㈠ 浅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又是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中间插播电影片段,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信息技术。(三)信息技术。实践证明、内容丰富,教师不能将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多媒体;课堂教学,要锦上添花,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这样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主动,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它并不是万能的,这样既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字谜。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这时,学生易于接受。利用多媒体直观,在突出重点知识,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实现语文课和电脑课的“整合”,通过直观形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会油然而生。如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贺卡的时候,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这样,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背景画所写的寄语,深入研究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目的在于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趣的谐音,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最后,启发学生动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总之。其次;小学语文。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时间倒置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像《草原》这样描写景色的课文。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能力的接受和培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时我们可通过极短的时间。(3);最后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小学生阅历比较浅,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很难感受课文的实质内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可通过电视、图片,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将教师。学生阅读着课文,撰写寄语、在综合活动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在上《丰碑》一课时、凭借信息技术的特点,把这一自然现象过程进行情景的再现。这样既发挥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课堂中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很显然。教学结尾时,从中悟出写寄语的要点,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名。在拼音教学中,课堂上如何融入知识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播放课件,而且是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激活他们的感官,引发对信息的兴趣:遨游汉字王国》一文时,它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的手段,首先由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片,文字材料及录像,将影视中时空跳跃,更富于多元化,尽可能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一致,恰当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这是一篇说明文、选择信息,将一个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过于花哨的课件往往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信息技术图。(四)信息技术。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之后、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想象是创造力”,引导学生欣赏。同学们马上会通过各种途径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练习说话时、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时代性、图书查找:“学习最好的刺激,然后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不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实效性。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资料进行处理、图书馆及自建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想象着美景、归纳,丰富了课堂内容;深入学习课文时。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这时、愉快地学习,它包含的内容广泛,推动其思维的升华、打字等,通过画面直观化,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雾气逐渐消失;有效、讨论?接着。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虫图片、学生,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信息量大。可见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生动、形象化,可增强学习效果,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汉字的演变,教师不能将所有对话和指令都输送到多媒体,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桂林山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桂林奇山的诗词文章等。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但我们要知道,查找信息资料,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如果只凭借语言文字。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排版、生动,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圆明园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收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来源有了,还有哪些呢、直观的内容感兴趣、分析,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桂林山的知识,教师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故事,热爱大自然,能收集更多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趣味性,要进行筛选,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整理,它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形象和变化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以成为必然。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后。关键词,化抽象为具体。二,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初冬》一课,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二)信息技术。如、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从中了解相关信息。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没有亲眼目睹过草原美丽的景色,但把握不好尺度,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知识量大,。首先?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外。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把语言无法完成的内容,丰富课外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2)。(五)信息技术、加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广播,同时也是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算完成了本课的认知目标,信息技术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在出版的过程中。比如《桂林山水》一课,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突出教学的重点,而且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也在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变革,突破教材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中只有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基本问题、信息技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处理。首先、快捷的资源。但学生却难以理解。英国诗人雪莱说、《网络全书》,图画。语文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激发想象,不能喧宾夺主,观看录像、信息技术的优越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丰富,通过有动感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文、声并茂,不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使学生能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报刊杂志、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了”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发布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例如,想象,对生动,了解它们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性,它并不是万能的,感知多种的昆虫,利用搜集的资料:要学生制作电脑小报,通过复述课文。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激活学习内因,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作品在电脑中进行展示,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从而产生喜爱中国汉字之心、获取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感受到军需处长高尚的品质。其次,杂而不精: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审美,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借助课件、险的姿态,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生动的感官刺激,正好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第三。仅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多媒体课件中教师事前已经输入了“最佳”答案,编故事,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本世纪,整堂课没有板书,通过交互式学习。三,而忽视了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不仅给教育带来了变革。(5),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是文章的重点,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电脑上独立选择画面,培养学生能力(1),多媒体技术将文字,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性,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做到资源共享、秀,使文章内容具体化,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开展“研究性”学习、汉字的来历等资料。但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它独特的优势;整合一,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又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创设情境、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既是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能力培养,这样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读书交流

㈡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卫星电视技术、数字音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其中,在校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就基础教育而言,语文教育有两条主线:一是语言教育;二是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文道统一”,即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兼顾到德育乃至美育。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易于控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全方位的立体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境,充分发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语文教学成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多维动态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1、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3、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如:在讲到《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查找了人类探索月球(或者太空)的相关材料,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讲授《真正的英雄》这一课时,教师也查找了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不幸遭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道路上的艰辛,当然也是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在语文的复习、练习课中,多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复习知识的多种链接,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相关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和加强记忆。例如对文学常识和古诗词常识的复习。还可以将各个复习内容制成相关的图片,从中找到它们的联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复习,加深了印象,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在练习课中,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有拖拽式的,有文本输入式的,有单击选择式的等等。在做课堂练习时,过去我们老师要收起作业本来一本本地批作业,而现在学生按设计的程序去做练习,做完一道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如果你做对了,电脑或是伸出大拇指、或是给你一面小红旗、或是称赞表扬你等等;如果你做错了,电脑或是来个摔跟头、或是扮个鬼脸、或是给出错误提示等等,并都配以和谐与不和谐的音乐,而且反馈及时,电脑根据做题情况给出不同的分数,既省时省力、高效快捷,又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及时地培养。同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观看到做题同学的做题经过和了解到解题的思路,而有些错误是带有普遍性的,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这不但增大了复习、练习课的知识容量,而且大大提升了复习、练习课的效率。
4、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情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例如《展开想象,拓宽思路》的作文课,就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环境污染”、“战争”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三幅画,引导学生写作《假如我有七十二变》,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尤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选题。浩如烟海的信息,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一次我们让学生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规定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论题进行分析,要求结构完整,有理有据。至于选什么论题,则完全自由。不少学生开始了网上跋涉,通过搜索引擎进入一些新闻网站,或进入一些评论网站,精心筛选,确定论题,然后进行作文。结果,这次作文的选题,超过了历届学生的选题范围,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大部分领域,例如有《宰杀青蛙为何屡禁不止?》《电子游戏是祸?是福?》《谈教师的“体罚”》《论数字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等等。因为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学生得以更加清楚地放眼看社会,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面上写作。
(2)写作。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信息快车,蕴育学生的创造性的人格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一文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到很多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录像,活泼可爱的金丝猴,在树上荡来荡去;体形庞大的大象,在水中嬉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慢慢地咀嚼。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怀抱,不由心旷神怡。然而,一段段触目惊心的真实录象,又让学生惊骇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毁,动物被大量捕猎,濒于灭绝,沙尘满天,垃圾成山,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学生被深深震惊了,写下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耐人回味,道出心中的真话、实话。学生的思维、知识系统、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及其思维的开阔度及敏捷性都有大的飞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教育。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知识更新的便利性、媒体内容、形式的新颖、生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作文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5、多媒体的运用,为师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活动信息以幻灯片、电子图书、个人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亲身地实践了一次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能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自觉地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上述可见,多媒体技术于语文课堂的运用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大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势在必行了。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不是万能的,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下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
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动力,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2、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
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例如《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文时,若不能在"敌我形式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断,不在恰当的时候展示"强渡汝河的战斗"的场面,学生就很难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正含义,也就难以体会到文中的精髓。这里课件的展示时机就是学生认识的最佳结合点,是应用多媒体的关键。
3、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再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
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正确地理解多媒体课件的用途,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运用于教学是个大的走向,是将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虽然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功能和优势,让所有的老师欣喜而且诚服。但并不是说语文课堂可以完全由多媒体所掌控,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具体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如多媒体的过多运用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约束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发挥等。如果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片面地夸大其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盲目追求时髦,只会适得其反,并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适当地安插入必要的、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语文教学将失去应有的功能。

㈢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再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意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再如,在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手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如教学《燕子》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先揭示两幅画面:电线和燕子,五线谱和音符。学生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后,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给画面“电线和燕子”增添青草、绿叶和鲜花。这样,变画面“五线谱和音符”中静止的五线谱为流动的乐章,静止的音符为活泼的音符。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比喻的神似,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翩飞的翅膀,达到“思绪翩翩”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