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idc数据中心有多少

在中国,主要IDC由ISP建设:
电信:
根据451 Research的于2017年7月发布的最新全球十大数据中心公司排名信息来看,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数量:400多个。
联通:
在2017年6月的 第九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联通云数据总经理焦刚:中国联通已经规划布局超大型的云数据中心12个,覆盖196个地市,335个地市数据中心,总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总机架超过32万架,出口带宽60T,PUE小于1.5。
移动:
目前没有看到中国移动的数据中心建设远远落后于电信和联通,没有找到具体的公开数据,不过有一些数据(CNNIC的互联网发展报告)你可以参考:
1、国际出口带宽:移动是电信的 1/3,是联通的 1/2
2、IPv4地址数量:移动是电信的 1/3,是联通的 1/2

---------------------
除了上述ISP的IDC,还有教育网,科研网等ISP接入商,他们也会在专有领域里建设自己的IDC机房
---------------------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一些云计算厂商也会自建机房。。和运营商合建机房。
---------------------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据中心都会对公众开放服务。

B. 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实况

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 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刘鹏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1] [2]。刘鹏当时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 Cluster 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 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C. 云计算有哪些优点

云计算有规模大、虚拟化、可靠性高、通用性强、高可扩展性和廉价的优点:

1、超大规模。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的需要。

3、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通用性强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廉价性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3)2017云计算大会北京扩展阅读

2014年3月4日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会上透露,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已形成草案。工信部要从五方面促进云计算快速发展:

1、加强规划引导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全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云计算服务产业的发展。

2、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云计算服务模式,支持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推动产业化。

3、面向具有迫切应用需求的重点领域,以大型云计算平台建设和重要行业试点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发展。

4、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云计算以及服务的标准制定工作,构建云计算标准体系。

D. 马云说“我不喜欢AI被称为人工智能,我称它为阿里巴巴智能”,那么“阿里巴巴智能”是什么

起始于云计算 面向智能化纵观阿里整体业务,大致可分为五大板块:核心商业、支付和金融、云计算、物流及大文娱。其中,云计算属电商之外的“强项”之一,市场份额全球前三。2017年12月20日,在阿里云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提出“产业AI”布局,即以阿里云为基础,从家居、零售、出行、金融、智能城市、智能工业6大方面展开产业布局,从视觉、语音、算法到芯片构建立体合作伙伴生态。云计算是阿里AI布局的基础,也是起点。创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定位于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发者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其实早在2018年,阿里就确定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



能ET已经在农业、现代工业、环境、医疗、智慧城市数据领域开展布局并落地,用AI帮助企业走向智能化。除了云计算的布局,2017年,阿里还宣布成立达摩院,致力于开发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旗下设5大领域14个实验室,其中就包括主攻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智能实验室。

E. 云计算是什么国内现在有哪些公司是做云计算的啊

可以详见网络,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解释:云计算就是类似水厂集中供水的方式,统一提供计算资源。比如以前企业要自己买一堆服务器来支撑内部的IT系统,现在IT系统都全部搬到云服务供应商的数据中心(云上)了,通过网络来使用即可,企业也就不必再自己买服务器这些设备了。

做云计算的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网络/阿里巴巴等,你所使用的腾讯微云,网络网盘,阿里云服务器租用,都属于云计算。另外一类是传统的IT企业,比如华为。
现在云计算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了,做云计算业务的公司也是不胜枚举的。

F. 中国云计算大会的第一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时间:2009年5月22日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云计算:从图灵计算到网络计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云计算从理想到应用实践 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 王阳
中国云计算:机遇与挑战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 黄晓庆
云计算发展趋势:云+端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
云计算:企业与公用计算的融合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TO 贺志强
圆桌讨论:云计算本质及其影响 特邀主持:澳信传媒CEO 王超
一种云存储方案 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郑纬民
集中、协同与交付-- 企业级云计算架构简述 思杰(Citrix)大中华区产品及市场总监 陶欣
信息云与云操作系统 EMC公司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范承工
云计算与虚拟化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 孙毓忠
高效能云服务器组件 英特尔中国研发中心首席服务器系统软件设计师、云计算业务开发经理 李彦
云存储服务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 IDC亚太区企业级存储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李子奇
IBM蓝云平台实践经验和客户案例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项目总监 朱近之
Azure Services Platform构建与应用 微软云计算专家
3G时代的云计算 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 刘鹏
云计算中间件技术及其应用 友友新创系统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姚宏宇
中国移动Big Cloud平台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支撑所副所长 周文辉
云·端互动的RGPS元模型框架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克清
建立云中的情景应用 荷兰Cordys公司北亚区售前总监何晔
圆桌论坛:云计算的商业机遇
Saas在英孚教育的应用实践 英孚教育公司Salesforce支持总监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