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1)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规定:

1、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

2、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预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㈡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其中t1-t27有哪些内容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应用意识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评价与反思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终身学习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编辑基本知识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应用与创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学设计与实施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学支持与管理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科研与发展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合作与交流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社会责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应用意识1.具有推动在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三)评价与反思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四)终身学习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应用与创新(一)决策与规划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二)组织与运用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三)评估与发展1.能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2.能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3.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4.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机会。5.能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四)合作与交流1.能利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2.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进行交流。3.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及学生就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4.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就管理工作进行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一)公平利用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二)有效应用1.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2.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三)安全使用1.能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2.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四)规范行为1.努力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与言论。3.具有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意识与态(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应用意识1.具有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2.具有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3.具有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4.具有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探索其应用潜力的意识。(三)评价与反思1.具有对技术及应用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2.具有对技术开发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具有对技术支持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具有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四)终身学习1.具有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意识。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二)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2.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4.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5.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6.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应用与创新(一)设计与开发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2.能够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3.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二)应用与管理1.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2.能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3.能够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三)评估与发展1.能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2.能够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反省自身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3.能够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4.能够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合作与交流1.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2.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4.能利用技术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社会责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公平利用能够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有效应用1.能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2.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安全使用1.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2.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规范行为1.努力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方式。

㈢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帮助教师具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不仅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应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