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实况

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 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刘鹏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1] [2]。刘鹏当时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 Cluster 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 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❷ 普通个人用户:云计算带来了什么

答:优点多多。作为计算机用户,你将不再依赖某一台特定的计算机来访问及处理自己的数据。只要你可以通过网络(无论是局域网还是互联网)连接至自己的数据,就能检索自己的文件、继续处理上次未完成的工作。由于人们渴望更强的移动性,而且一天当中常常使用不止一台计算机,这种便利如今变得越来越重要。
你也不必为维护自己的应用程序或文件而操心,也不必像过去那样担心本地硬件的运行状况。在云计算模式中,你数据的安全性不大依赖你那些计算机硬件的运行状况:比方说,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出现硬盘崩溃,大不了去买一只新硬盘,而不会因为永远丢失了你辛辛苦苦写了好几个星期才完成的一篇论文而烦恼不已。
如果你的计算机用于云计算环境下,那么计算机本身会变得更小巧、更轻便。你不再需要购买大量的本地存储空间,因为运行应用程序的许多繁重工作将通过网络来处理;你未必需要速度最快的处理器或者大容量内存。更小巧、更轻便的计算机意味着还可以减少能耗。对许多公司来说,单单节能就有望获得显着效益。
云计算还为多人协作带来了新的机会。由于文件远程存储,又因为借助合适的软件,多个用户就可以访问这些文件,所以你就有可能与多个作者共享自己的工作成果。
对许多公司来说,云计算带来了集中员工所创建数据、并确保其安全的机会。如今极其普遍的计算模式是,员工通过笔记本电脑随身携带数据;但笔记本电脑极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灾难。云计算有望改变这种局面。
答:如果你把应用程序和数据放在网络上,却无法稳定、可靠地接入及访问网络,那么云计算引不起你的兴趣。如果一想到把自己的数据存储在远地、应用程序不安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就觉得失去了太多的控制权,那么云计算可能根本吊不起你的胃口。这种模式无疑需要计算机用户改变思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习惯于这种模式。
不过除此之外,在云计算领域,数据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让人担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大批的数据存储在异地的大型“数据中心”,这对黑客及认为掌握了信息如同掌握了权力的其他人来说是个诱人的目标。公司需要确信自己的数据真正得到了安全保护。
另外,可靠性仍是个问题。如果网络瘫痪,或者如果接入网络的那条连接瘫痪,除非问题得到了解决,否则你就无法访问自己的数据。另外,如果存放你那些应用程序和数据的数据中心出现了故障或关闭,除非问题得到了解决,否则你只能怪自己不走运。
另外,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云计算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更加环保,但所有那些数据和应用程序都必须存储在某个地方的机器上;但这些机器处于随时运行状态,因而能耗相当大。
答:多年来你可能一直在慢慢向云计算环境靠拢,只不过没有认识到罢了。比方说,如果你有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帐户,可以说是加入了云计算潮流。如大多数雅虎或Gmail用户通过互联网,检索、读取及编写电子邮件。要是没有云计算,他们就无法使用电子邮件应用软件,也无法访问电子邮件本身。Google Docs拥有一套功能非常强大、而且免费的在线文字处理程序、电子表格程序和文档演示程序,它就是传统办公应用程序在云计算模式下运用的一个例子。微软也已经宣布计划在网上提供Office生产力工具套件,放在云计算环境下。从流行的财务应用软件生产商到游戏开发商,其他应用软件厂商都在亦步亦趋。
答:能。如今的一些笔记本电脑实际上就是云计算机。华硕的Eee PC和戴尔的Inspiron Mini就是两个例子,这种笔记本电脑在设计当初主要考虑到了网络连接功能。这第一代“云计算”的本地存储容量不大,它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存储及管理这项繁重工作在远地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