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见的生物电信号,最少说十种,及其分类

目前已知生物信号可分为两大类:化学信号和电信号,这两种信号既不同又相互密切联系。 生物电信号主要有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其本质是离子的跨膜流动而不是电子的流动。
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不活动时,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如果以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约为???-50~-70mv,称为静息膜电位。
动作电位:当给于细胞一个足够大的去极化剌激时,即可记录到一个持续1~2ms的沿轴突波形传导的峰形电位,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和一个下降相,上升相通常包括两个部份,由-60至-35时上升较缓慢(可用去极化速率v/s表示),此后上升速率骤增,这一转换点称为阈电位(约-35mv)。
局部电位: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此外,电生理学实验中电剌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也遵循同样的变化规律。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或者不产生,但一旦发生则竭尽全力, 几乎全部细胞膜皆经历一次由-60至+45mv的变化。比较之下,局部电位的特性截然不同,它是分级的,不传导的,可以相加或相减的,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的。

B. 无线电磁波传输信号,可以用不同频率的波同时传输实现频分复用,那么在电信号传输的时候是如何实现信号的

. 电信号传输的时候是通过信号混合与分离技术实现频分复用的。
实际使用的技术很多,回典型的技术是:信号发生答器产生一组基频,这些基频被要传输的n个信号分别调制,然后取出n个调制后的单边带信号,再将这些单边带信号混合,组成一定带宽的混合信号群,将此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对端后,对端通过带通滤波器取出混合群信号,再通过带通滤波器将混合群信号中的各个单边带信号分别取出,最后通过与发送端相同的基频信号进行解调,还原出要传输的信号。
在实际中,是将若干个混合群信号再次混合后才去传输,例如早期的载波通信是将三路信号形成混合群,再将四个混合群合成,形成所谓的十二路载波通信设备。

C. 问一个电信号传输的问题:可能是关于长线传输的问题,但我无法确定。

case1: 它等于是在闸抄刀出出现一个 50 Hz 正弦交变电压,对 50Hz 的交变电场,可以把导线当作普通导体(而不是波导管)

case2: 等于是在闸刀出出现一个方波上升边

case3: 如果这个数据帧开始就是一个上升边,那么就和 case2 等价;否则,看数据帧的内容……

应该说,case2, case3 在传输的数据帧开始就是一个上升边的情况下,并且 case2 采用的直流电平和 rs232 电平一致的情况下,是完全一样的。理论上,case1 和比 case2, case3 相比,其末端信号比始端信号的延迟稍稍小一些,因为传输电线比普通实验室电线阻抗小。如果说电平上升速度,比如说什么时候上升到 5V,220 市电大约需要 50 微秒,远远高于 100m 导线上电场传递时间(100m/电平传递速度[接近于光速])

——所有的电波,电流,在传输线上都是以【光速】传输的。

电场传播速度接近于光速;电流本身的速度很慢,但导体中出现电流的时间基本上等于出现于电场的时间,各处在电场下产生电流的速度基本上就等于电场传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