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的秘密
『壹』 什么是秘密密钥密码技术
秘密密钥加密使用一个密钥,即秘密密钥,既进行加密又进行解密消息,这也称为对称加密。“私钥”一词常常不恰当地用于指秘密密钥。私钥是对称密码技术的公/私钥对中的一个密钥。在此方案中,用户有两个密钥,一个是公用的,一个是私人拥有的。
秘密密钥密码技术常常不恰当地称为私钥密码技术或对称密码技术。单个密钥用于加密数据。秘密密钥可能由一个人持有或在消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换。例如,如果用户对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加密,要记住密钥,通常不把它给他人。但是如果想使用对称密码技术向商务伙伴发送保密信息,则需要确保商务伙伴知道解密此信息的密钥。
如果私钥密码技术用于在双方之间发送秘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都必须有秘密密钥的副本。但是,在传送过程中密钥可能被泄露。如果认识交换信息的对方,可以提前把密钥给他们。但是,如果需要给从来没有见过的人发送加密信息,则需要找一种安全的方法交换密钥。一种方法是通过另一条安全通道或甚至通过夜间快递发送密钥,但是如果怀疑某人正努力试图获取此密钥的情况下这也是冒险的。
对于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1)/2个密钥,在用户群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称加密系统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型网络,当用户群很大,分布很广时,密钥的分配和保存就成了问题。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和验证通过随报文一起发送报文摘要(或散列值)来实现。私钥密码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加/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但密钥管理困难。
如上所述,私钥密码技术常用于加密硬盘上的数据。加密数据的人私人持有此密钥,没有密钥分布问题。私钥密码技术还用于通信设备,如加密所有通过链路的数据的网桥。网络管理员用同一密钥对两台设备编程,然后亲自把它们传输到它们的物理位置。对称密码根据加密模式又可分为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分组密码的典型算法有:DES,3DES,IDEA,AES,SKIPJACK,Karn,RC2和RC5等,分组密码是目前在商业领域比较重要使用较多的密码,广泛用于信息的保密传输和加密存储;序列密码的典型算法有:RC4,SEAL,A5等,序列密码多用于流式数据的加密,特别是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语音和视频流的加密传输。
详见(引用)http://www.elecfans.com/ke/tongxingjishu/chungshuwang/20100320199759.html
『贰』 短信加密是什么,怎么用
短信加密就是加密你收到的短信啊,防止别人偷看你的私人短信。有这样的软件比如:电话精灵8.12版,“宝贝名单”里收到的短信是不会在正常收件箱里看到的,需要输入密码在电话精灵软件里查看.这样短信就被很好的隐藏起来了,这版官网是lelebox,你不妨试试看
『叁』 根据加密的数据形式,可将密钥加密技术分为
主要有两种方式:“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通常称之为“SessionKey”这种加密技术目前被广泛采用,如美国政府所采用的DES加密标准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称式”加密法,它的SessionKey长度为56Bits。非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个密钥,通常有两个密钥,称为“公钥”和“私钥”,它们两个必需配对使用,否则不能打开加密文件。这里的“公钥”是指可以对外公布的,“私钥”则不能,只能由持有人一个人知道。它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因为对称式的加密方法如果是在网络上传输加密文件就很难把密钥告诉对方,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有可能被别窃听到。而非对称式的加密方法有两个密钥,且其中的“公钥”是可以公开的,也就不怕别人知道,收件人解密时只要用自己的私钥即可以,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密钥的传输安全性问题。一般的数据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个层次来实现: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3)链路加密对于在两个网络节点间的某一次通信链路,链路加密能为网上传输的数据提供安全证。对于链路加密(又称在线加密),所有消息在被传输之前进行加密,在每一个节点对接收到消息进行解密,然后先使用下一个链路的密钥对消息进行加密,再进行传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一条消息可能要经过许多通信链路的传输。由于在每一个中间传输节点消息均被解密后重新进行加密,因此,包括路由信息在内的链路上的所有数据均以密文形式出现。这样,链路加密就掩盖了被传输消息的源点与终点。由于填充技术的使用以及填充字符在不需要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加密,这使得消息的频率和长度特性得以掩盖,从而可以防止对通信业务进行分析。尽管链路加密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使用得相当普遍,但它并非没有问题。链路加密通常用在点对点的同步或异步线路上,它要求先对在链路两端的加密设备进行同步,然后使用一种链模式对链路上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这就给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带来了副作用。在线路/信号经常不通的海外或卫星网络中,链路上的加密设备需要频繁地进行同步,带来的后果是数据丢失或重传。另一方面,即使仅一小部分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也会使得所有传输数据被加密。在一个网络节点,链路加密仅在通信链路上提供安全性,消息以明文形式存在,因此所有节点在物理上必须是安全的,否则就会泄漏明文内容。然而保证每一个节点的安全性需要较高的费用,为每一个节点提供加密硬件设备和一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所需要的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保护节点物理安全的雇员开销,为确保安全策略和程序的正确执行而进行审计时的费用,以及为防止安全性被破坏时带来损失而参加保险的费用。在传统的加密算法中,用于解密消息的密钥与用于加密的密钥是相同的,该密钥必须被秘密保存,并按一定规则进行变化。这样,密钥分配在链路加密系统中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每一个节点必须存储与其相连接的所有链路的加密密钥,这就需要对密钥进行物理传送或者建立专用网络设施。而网络节点地理分布的广阔性使得这一过程变得复杂,同时增加了密钥连续分配时的费用。节点加密尽管节点加密能给网络数据提供较高的安全性,但它在操作方式上与链路加密是类似的:两者均在通信链路上为传输的消息提供安全性;都在中间节点先对消息进行解密,然后进行加密。因为要对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所以加密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然而,与链路加密不同,节点加密不允许消息在网络节点以明文形式存在,它先把收到的消息进行解密,然后采用另一个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这一过程是在节点上的一个安全模块中进行。节点加密要求报头和路由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以便中间节点能得到如何处理消息的信息。因此这种方法对于防止攻击者分析通信业务是脆弱的。端到端加密端到端加密允许数据在从源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采用端到端加密,消息在被传输时到达终点之前不进行解密,因为消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均受到保护,所以即使有节点被损坏也不会使消息泄露。端到端加密系统的价格便宜些,并且与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设计、实现和维护。端到端加密还避免了其它加密系统所固有的同步问题,因为每个报文包均是独立被加密的,所以一个报文包所发生的传输错误不会影响后续的报文包。此外,从用户对安全需求的直觉上讲,端到端加密更自然些。单个用户可能会选用这种加密方法,以便不影响网络上的其他用户,此方法只需要源和目的节点是保密的即可。端到端加密系统通常不允许对消息的目的地址进行加密,这是因为每一个消息所经过的节点都要用此地址来确定如何传输消息。由于这种加密方法不能掩盖被传输消息的源点与终点,因此它对于防止攻击者分析通信业务是脆弱的。
『肆』 如何使用密钥进行加密
密钥加密是为保证在开放式环境中网络传输的安全而提供的加密服务。
通常大量使用的两种内密钥加密技术是:私用密容钥(对称加密)和公共密钥(非对称加密)。
秘密密钥:使用极其复杂的加密算法,即使破译者能够对选择的任意数量的明文进行加密,也无法找出破译密文的方法。秘密密钥的一个弱点是解密密钥必须和加密密码相同,这就产生了如何安全地分发密钥的问题。
公开密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指将解密算法作用于密文后就可以获得明文;第二个条件是指不可能从密文导出解密算法;第三个条件是指破译者即使能加密任意数量的选择明文,也无法破译密码。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则可以公开加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