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业物联网标准研究现状是什么

现在很多省份相继召开了会议,谈论农业物联网相关标准,如下:
“十二专五”国家863计划属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题项目“农业物联网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项目组全体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
2012年2月1日,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工程标准工作组2012年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召开,讨论了《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工程标准工作组工作方案(讨论稿)》。
2012年2月16~17日,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召开农业物联网标准工作研讨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❷ 农业物联网是什么

农业物联网,即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物联网应用于农业中,使得种植人员可以实现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远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物联网在移动监测、智能可穿戴、POS机、气象、医疗和能源等行业用途很大,而且是实现设备联网不可或缺的产品,不少相关的.top域名都被注册。

❸ 怎么看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相较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土地亩产,稳定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自然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特别近3年,伴随着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大数据、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高速发展,智慧农业商业化的时间点已经来临,行业龙头和VC都在积极投资。根据中金公司智慧农业行业研究报告分析,预计到2020年,智慧农业的可及市场空间将超过800亿美元。

从领域来看,智慧农业主要涵盖:精准农业、机器人、无人机、新型农场、生物农业等多个方面。其中,“精准农业”是慧云信息一直以来的聚焦方向。“精准农业”主要是指:将传感器等硬件收集到的实时农作物、土壤、牲畜数据与天气、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相结合,利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向农业用户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达到节省资源、提高产量、降低风险等一系列目的。具体应用包括精准种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农药喷洒等。该部分在智慧农业中市场规模最大、商业化最成熟,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计,到2022年精准农业可及市场空间将超过200亿美元。

而农业物联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❹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农业物联网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采集农业生产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使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并可远程控制。
农业物联网由综合控制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本质上是建立农产品的动态实时监控、事后溯源的体系。如果大棚内的温度或湿度没有达到设置的参数标准,系统就会自动控制棚内的设备。如果产品出现问题,能从视频和参数分析是哪个区域出现问题。
目前国内做农业物联网的并不多,一般都是多家公司合作,针对对农业物联网深刻的理解,无锡迈捷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持终端,它便携、功能强大,并承担着前端数据收集、后台服务器的通讯、数据运算后的显示、控制数据采集传感器的作用。
以上信息供楼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