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一个行政局域网该如何规划

组建局域网
局域网的基本设计通常可以分为5个步骤:
1 确定用户需求
2 设计局域网类型
3 确定局域网的带宽和网络设备类型
4 进行局域网布线方案设计
5 设计局域网服务设施 确定用户需求
●确定用户需求,首先应该调查清楚下列基本问题:
●要建局域网的机构的工作性质、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
●局域网建设机构的目前的用户数量,目前准备入网的节点计算机数量,预计将来的发展会达到的规模。
●规划建设局域网的最终分布范围。
●局域网建设机构是否有建立专门部门(如网络中心、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业务处理的需求。
●局域网是否有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局域网是否考虑将机构的电信业务(电话、传真)与数据业务集成到计算机网络中统一处理。局域网建设机构对网络安全有哪些需求,对网络与信息的保密有哪些需求,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设计局域网类型、分布构架
首先确定适合的局域网类型和分布构架。目前在局域网建设中,由于以太网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升级和维护方便,通常都将它作为首选。是选择百兆位以太网还是千兆位以太网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条件决定。如果网络建设机构存在布线方面的困难,也可以选择无线局域网。 网络分布架构 ●网络分布架构与入网计算机的节点数量和网络分布情况直接相关。 ●如果所建设的局域网在规模上是一个由数百台至上千台入网节点计算机组成的网络,在空间上跨越在一个园区的多个建筑物,则称这样的网络为大型局域网。对于大型局域网,通常在设计上将它组织成为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分别考虑。 ●接入层节点直接连接用户计算机,它通常是一个部门或一个楼层的交换机;分布层的每个节点可以连接多个接入层节点,通常它是一个建筑物内连接多个楼层交换机或部门交换机的总交换机;核心层节点在逻辑上只有一个,它连接多个分布层交换机,通常是一个园区中连接多个建筑物的总交换机的核心网络设备。 ●如果所建设的局域网在规模上是由几十台至几百台入网节点计算机组成的网络,在空间上分布在一座建筑物的多个楼层或多个部门,这样的网络称为中小型局域网。 ●在设计上常常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两层考虑,接入层节点直接连接进核心层节点。 ●如果所建设的局域网是由空间上集中的几十台计算机构成的小型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不用考虑分层,使用一组或一台交换机连接所有的入网节点即可。 确定局域网的带宽
●接着确定局域网的带宽。一般而言,百兆位以太网足能够满足网络数据流量不是很大的中小型局域网的需要。如果入网节点计算机的数量在百台以上且传输的信息量很大,或者准备在局域网上运行实时多媒体业务,选择千兆位以太网。

选择网络主干设备
●最后选择网络主干设备的类型。建议网络主干设备或核心层设备选择具备第3层交换功能的高性能主干交换机。
●如果要求局域网主干具备高可靠性和可用性,还应该考虑核心交换机的冗余与热备份方案设计。分布层或接入层的网络设备类型,通常选择普通交换机即可,交换机的性能和数量由入网计算机的数量和网络拓扑结构决定。组网实例
●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教师和行政人员近百名,在校学生800人左右。校园内主要建筑物有综合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楼、教工宿舍等,共约720个信息点。在项目实施之前,该校用100M Hub作为主要网络连接设备,各网之间分割开来,不能互通。随着学校人员与规模不断扩张,对校园网的改建 校园网设计
●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采用当今最为流行实用的千兆主干三级交换结构体系。在本方案中,主干网选择千兆以太网技术,它是以光纤通信和新的数据封装技术为核心的高速、大容量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能在局域网络之间提供快速高带宽信道,彻底消除低速信道对计算机网络的制约。
●第一级是校园网的千兆骨干网络;
●第二级通过多模光纤上联核心交换机,再 向下通过超五类双绞线级联三级交换机;
●第三级交换机直接连接用户的计算机。
●按照这样的层次划分有以下特点:结构清晰,易于设计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扩充能力;网络结构和实际应用的组织结构相一致,便于安全管理,减轻网络的数据流量;根据不同层次和实际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网络设备和硬件设备,使投资更合理。 网络核心层的设计
网络核心层是网络的中心,其功能是实现高性能的交换和传输。因此核心层设备应该是高性能的交换机,可实现高速度的交换传输,以连接服务器等核心设备;并且非常可靠,实现不间断工作。学校网络骨干采用一台Cisco 4003路由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来连接各级交换机。由于轻工学院校园网应用了VOD点播系统,集成商将Cisco 4003的背板带宽增至64M,大大增加了网络的交换能力、系统的互动性和系统的实时性,该系统采用Cisco 2515路由器经过Cisco PIX512防火墙通过DDN专线上联广域网,实现校园网到Internet的高速接入。 网络分布层的设计
●分布层设备采用三台TCLS4226MFB用于二层交换,通过1000Base-SX光纤上联核心交换机,形成网络的高速骨干。S4226MFB以太网交换机是24+2规格结构,可用作网络交换机、网络节点交换机以太网络环境。这样的网络系统结构简单,同时融合了可伸缩的网络速率、性能、网络规模和基于策略的QoS服务。它可以提供多达16台的堆叠能力,充分满足用户对高密度端口的
●用户级交换机采用30台TCL S4124B,通过UPLINK端口上联二层交换S4226MFB,实现720个信息点100M到桌面的接入。TCL S4124B交换机有24个10/100M自适应端口,交换技术避免了使用集线器时多个用户共享网段造成的冲突和拥塞,大大提升了网络性能。
●S4226MFB提供划分VLAN(虚拟局域网)的功能,使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将用户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组。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以提高安全性。被划分到同一组的用户可以在VLAN组内部共享网络资源,并保证各组之间访问的独立性。S4226MFB最大支持256个基于端口或802.1Q标记的VLAN。 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电缆线的同时,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要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网络却能够随着实际需要移动或变化。 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优点。
1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范围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最大传输范围可达到几十公里。在有线局域网中,两个站点的距离在使用铜缆时被限制在500米,即使采用单模光纤也只能达到3000米,而无线局域网中两个站点间的距离目前可达到50公里,距离数公里的建筑物中的网络可以集成为同一个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的抗干扰性强、网络保密性好。对于有线局域网中的诸多安全问题,在无线局域网中基本上可以避免。而且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的组建、配置和维护较为容易,一般计算机工作人员都可以胜任网络的管理工作。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媒体
●传输介质
●红外线系统 无线电波
●无线网络采用的主要协议标准 ●802.11标准 ●蓝牙标准 ●家庭网络的HomeRF标准 无线局域网组网模式应用
Infrastructure模式(带有无线接入点,如下图1所示) 这种模式通过数张无线网络卡(USB,PCI或PCMCIA接口)及一台无线网桥(AP),通过AP实现无线网络内部及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互通 。 Ad-Hoc模式(点对点无线网) 多张无线网卡(USB,PCI或PCMCIA接口)可以自成网络,无需AP,组成一种临时性的松散的网络组织方式,实现点对点与点对多点连接。不过这种方式就不能连接外部网络 采用室外无线网桥进行连接

⑵ 构建公司局域网 项目内容 某公司要建设内部局域网,需要将公司的四个部门连接起来,要求满足所有部门

1.服务来器安装5个网卡(或多个服务器),源1个连接internet,4个连接内网,设置不同网段。
2。服务器设置转发规则内网之间不予转发。
3。分别建立4台服务器,如所有部门都需要访问则放置在internet,如不想放在internet上,则需增加1个内网网段,并设置所有网段可以转发到该网段
4。可设置单独的IP段给外来人员使用
5。使用iptables设置安全规则
6。建议使用dhcp,如计算机不多可以使用ip和硬件地址捆绑。

⑶ 100分求校园局域网建设实施方案,急!!!

______学校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一、 现状分析

技术条件:

1、 校园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办公、教学的网络联系;信息技术中心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学校校园网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特色网站建立,教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在网络上,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同时也促进了家长、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与关注。

2、 硬件逐步完善,普及了全校电脑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师生应用率高。

3、 各类信息化专用设备相继到位,使学校各项相应工作都能通过科技手段予以独立解决。

建设历史:

1、 在校领导极重视和支持下,教师的观念快速的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成果,促进了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展。

2、 结合区校园信息化工程,建立校校通校园信息平台,逐步形成网络通讯、信息服务、教育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系统。

3、 建设网站,扩展容量,提高层次。建立了部分班级主页和特长学生的个人主页发挥师生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建立了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示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开展网上交流。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化教育信息功能,通过各年级、各学科的资源积累和整理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系统化、数字化,形成大容量的教学资源积累。

4、 学校全方位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管理,教职员工、学生资料信息、工作会议学习的记录,师生各路工作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的数字化体系及网络制度化管理。

5、 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让师生形成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空间。

6、 随着校园信息网络的全面建设和多样化发展,在理论上在实践中我们不断的探索发展。通过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工作日趋完善成熟,特别是在管理、网络、培训、应用等等已经慢慢形成了规模效应和规范体系,校园网站上的特色网页越来越多,内容精彩纷呈,教师信息科技运用日趋成熟,校园网的升级服务,校信息化工作也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与好评:在信息技术工作专项督导中被评定为“优秀”、同时获得了区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称号。

课程整合:

1、 课题研究,形成特色

学校从97年起,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已成为我校办学的特色。为了使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交流等方面拓展能力,并使读书从知识的积累过程转变为科学的研究过程,从第五届读书节起,学校开展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主题式探索性读书能力的实践研究”,此课题已成为中央电教馆规划类课题。让学生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超文本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多渠道地获取信息、整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建立了各级研究课题,与新基础教育、学科整合教育、读书活动、艺术特色、科技特色等等有机的融合起来;并已在各类课题论文评比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些基于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和主体式探究性活动开始探索并卓有成效。如王绮老师与一年级语文组刘芸老师合作进行了《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研究》的区级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则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小学校合唱队练声训练的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的探索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等课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研究。《上海电教》02.4为我校作了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专栏论文刊登,有9位教师的相关文章进行了交流;从学校管理、学生德育、新基础研究、学科整合、教学个案以及科技探索等各方面进行了探索。

2、 学科教学,体现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信息的立体感性认识,使教师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信息化设备、软件来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意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读书、行为方面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会学习、会自我学习、会利用资源学习的多元化学习。特别是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的诸如“居家安全”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即开发了学生的生活资源又通过网络的平台进行宣传观摩,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 课堂研讨,重建与发展

结合课程改革实施构筑起了良好的课堂生态,对教学资源有了"新"的定位,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师生有了拓宽学科价值的意识,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师生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提高了。实现了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突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基础课堂教学整合效应。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服务我们的教学。

4、 兴趣活动,发展特长

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各类兴趣活动,能够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我校信息技术类的兴趣小组有多个,学习内容有: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运用单片机进行程序设计与制作等。还建立班级主页和个人特色网页,让学生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探索、创作各类比赛及展示的作品、网络交流与发表以及进行资源积累与共享。

师生发展:

1、学校现代化建设需要动员所有教师参加应用,做有效的利用现代化条件辅助我们的教学。目前,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了计算机等级达标考试,合格率基本达到99%,优秀率32%;有近20%的教师参加了信息科技教学软件的区培训,以培养一批能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教师,并将以点带面发动他们的才智以带动全校的数字化信息化教育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家庭办公信息化,以促进全体教师的均衡发展;同时开展了师生网络培训、科技培训、网页培训、应用维护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教师们能够利用局域网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从整体上开拓了网络新资源,发展了我校信息化教育。

2、我校在已有的三年级信息科技课程、电脑兴趣组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计算机网络小组为依托,培养学生网络管理的能力,并参与特色网站建设,形成我校计算机的特色教育。并积极组织开展师生信息科技竞赛活动,多人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等第奖。

方向定位:

托校园网络与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实现两网四室的数字化环境依托。

结合科研特色,发展学习型主题网站。

整合课堂教学,形成核心资源库与学生、家校教育网络库。

发展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功能,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模式。

二、 发展目标与理论支持

1、 对数字化学校的理解:

“数字化学校”是建立在“校园网”基础上的,是将网络多媒体技术融入多门学科的日常教学;是让计算机成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工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校园资源配置更优化,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局域网、广域网上的远程教学和交互;让协作学习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创造更高效、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学校”将形成全方位数字化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管理,教职员工、学生资料信息、工作会议学习的记录,师生各路工作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同时形成制度化网络管理,对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教师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均实现数字化、信息化。

“数字化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站的展示功能、资源共享功能、师生个性发展的舞台功能、家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班级主页和特长学生的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骨干教师个人主页以展示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开展网上交流。开发学校数学特色网站,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发展自身的技术力量。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化教育信息功能,通过各年级、各学科的资源积累和整理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系统化、数字化,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同时为学生跨学科夸张节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

2、在现有基础上寻求突破:

通过校园网及其软硬件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师生的全面熟练的应用,最终形成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师生活动、家校联系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全面实现校园信息化。也就是在网络与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成长档案、家长联系互动、教学资源应用的核心资源库,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从管理、教学、学习、资源、交流着手,形成中心集成的网络应用模式。

3、目标理论依据:

区局的大力支持与基础建设,学校的不断完善与探索,教师的努力实践与积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包括管理应用的护驾;对数字化学校建设有了着力点和发展点。同时,与现阶段工作相结合,二次开发门户网站与管理应用平台,资源库的继续规范化与合理化,内外网应用的相辅相成;师生的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三、 具体实施计划

1、 具体预期效果:

⑴、 校园网站日趋完善并形成互动效应和学习效应,各类学习性链接和资源开发应用不断丰富, 形成网络学习新格局。

⑵、 管理网络信息化、科学化并具发展性效应;

⑶、 教学整合规模化,体现数字化成果效应;

⑷、 数字化学习行为方式有特色和区域效应。

2、 目标任务测评点:

管理工作

⑴、信息发布——后台管理,及时更新。

⑵、教育管理——用好教育局《OA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

⑶、教学管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

⑷、教务管理——能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基本信息、招生信息档案、专用教室和课表安排等进行网络管理,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化。

⑸、学习系统——教师无纸化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电子图书馆、校本课程建设、与二期课改和新基础教育实验的融合等。

⑹、公共信息服务——通过学校门户注册登录后,经统一身份认证,提供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一卡通、后勤、家校联系、视频点播、信息检索等服务。

⑺、信息化维护:结合学校维护报修制度,及时维护或联系公司,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教学工作

⑴、教研活动与科研同步发展。

⑵、教学研究与学生发展同步发展。

⑶、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发展。

⑷、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其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等级考和各类竞赛活动。

培训工作

⑴、开展学生信息管理员培训,提高学生管理能力。

⑵、组织教师信息辅导员培训,扩大校园信息化管理维护队伍。

⑶、教师信息化运用与课程、教科研整合培训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整体推进。

⑷、开展师生校园网应用培训,丰富江小校园网,使其永远焕发生命的活力。

发展性工作

⑴、更新网站,形成中心发展特点。

⑵、主题式读书活动更具网络化,并形成学习型主题网站。

⑶、建成学生成长、家校互动、教学应用等资源库。

⑷、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项目评审工作,促进教师的信息化应用和提高。

⑸、 师生在线的学习、运用与推广,以提高和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

⑹、 新闻信息的发布工作,及时宣传校园教育教学活动。

⑺、 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发展校园信息化的软硬件。

7、 结果呈现:

⑴、 门户网站的成功更新,开发网络拓展型课程并形成互动学习效果,建立学习型网站生成规模效应。

⑵、 各类教学环境达到数字化建设要求,并体现应用价值和效应。

⑶、 利用内外网建成江小核心网站资源库和内网普及应用资源库以达到不同对象对资源的分类、分权限使用效果,同时实现规范管理与规范应用。

⑷、 教育教学优秀资源进行开发及应用。如:科研成果集、课例设计、学生教育集、课件、视频等等。提升核心资源库的教育价值。

⑸、 开发学生成长档案库,与家校联系库,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

⑹、 管理网络化、办公无纸化、培训个性化。

⑺、 形成大网络环境下集管理、教学、学习、资源、交流功能的数字化特色学校。

四、 制度和保障

1、 管理基础规范完整:

我校形成了“校园信息科技三级网络管理”

一级
二 级
三 级

校 长 室
信息技术中心
班 主 任

办公室室长

资料室管理员

图书管理员

总务处
协同管理维护

制定了《校园信息科技三级网络管理系统》、《办公室电脑网络管理制度》、《教室电脑多媒体网络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室电脑网络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电脑网络管理制度》、《电脑房电脑网络管理制度》、《现代学校设备管理制度》、《项目评审制度》、《打印制度》、《数码照片档案操作流程及规则》、《教师个人笔记本使用管理条例》、《计算机类设备管理》等发展性工作的许多系列的管理条例与制度、操作规则。同时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将及时地作相应的更新或调整,使得制度能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而发展。

学校也加大各方面信息化管理的举措,从教学工作管理到科研工作,从教师组室交流、论坛讲座到教师多元化考评,从民主议事到新闻宣传形成了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操作要求。

2、 应用基础普及提高:

设备使用率100%,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各类会议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设备。

教师使用层次不断提高:文字处理 → PowerPoint课件制作 → Flash动画 → Authorware → 视音频技术、网络技术、网页制作、视频会议等等;并在区的电脑比赛中获得课件的等第奖。

学生使用机会不断增加:信息技术课、电脑网页组、电脑小报组、电脑平面设计组、校园网吧(每天中午)、校园广播包括教室中的一些学生活动都有体现。学生自主管理应用水平也逐步提高,学生已形成及普及了信息化的学习意识并在各类活动中得以体现,如:电子小报、视频小品、科技竞赛、等级考核、拓展型学习等等。

⑷ 如何组建家庭局域网实施方案

1. 当然要有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了。
2. 用网线将电脑和交换机相连,然后在电脑上设置同一网段的IP地址,如192.168.0.1 192.168.0.2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