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逻辑链路子层的功能
IEEE802系列标准把数据链路层分成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和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介接入控制)两个子层。LLC子层在IEEE802.6标准中定义,为802标准系列共用;而MAC子层协议则依赖于各自的物理层。IEEE802.15.4的MAC层能支持多种LLC标准,通过SSCS(Service-Specific Convergence Sublayer,业务相关的会聚子层)协议承载IEEE802.2类型一的LLC标准,同时也允许其他LLC标准直接使用IEEE802.15.4 的MAC层的服务。
LLC子层的主要功能包括:
* 传输可靠性保障和控制;
* 数据包的分段与重组;
* 数据包的顺序传输。
谢谢楼主,也让我学到了更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不会触及,做相关的软硬件开发才会用到这样的知识。
『贰』 请问一下局域网体系结构分为几层各层起什么作用
按照 IEEE802 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分为三层,即物理层,媒体链路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实际上是两层,该标准将数据链路层拆分为更具体的媒体链路控制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层。
1、物理层(PHY )
局域网中的物理层和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一样,主要处理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比特流,实现比特流的传输与接收、同步前序的产生和删除;建立、维护、撤销物理连接,处理机械、电气和过程的特性。
2、媒体访问控制(MAC)
子层MAC子层负责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即处理局域网中各站点对共享通信介质的争用问题,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通常使用不同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另外MAC子层还涉及局域网中的物理寻址。
3、逻辑链路控制(LLC) 子层
LLC子层负责屏蔽MAC子层的不同实现,将其变成统一的LLC界面,从而向网络层提供一致的服务。
(2)局域网逻辑链路子层的功能扩展阅读
局域网体系中的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
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网络性能。
二层交换技术从网桥发展到VLAN(虚拟局域网),在局域网建设和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二层交换技术是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它按照所接收到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来进行转发,对于网络层或者高层协议来说是透明的。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作者:needrunning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88608d058ea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叁』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的各层功能是什么与OSI/RM参考模型有哪些不同
局域网主要涉及OSI/RM参考模型的低两层,即主要涉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内容。因此局域网的协议多为链路层协议,即802协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