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上网装宽带有几种方法

提到接入网,首先要涉及一个带宽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接入网的带宽被人们分为窄带和宽带,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宽带接入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接入网中,目前可供选择的接入方式主要有PSTN、ISDN、DDN、LAN、ADSL、VDSL、Cable-Modem、PON和LMDS9种,它们各有各的优缺点。

PSTN拨号: 使用最广泛

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技术是利用PSTN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接入的方式。这种接入方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接入方式,目前最高的速率为56kbps,已经达到仙农定理确定的信道容量极限,这种速率远远不能够满足宽带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求; 但由于电话网非常普及,用户终端设备Modem很便宜,大约在100~500元之间,而且不用申请就可开户,只要家里有电脑,把电话线接入Modem就可以直接上网。因此,PSTN拨号接入方式比较经济,至今仍是网络接入的主要手段。

PSTN接入方式如图2所示。随着宽带的发展和普及,这种接入方式将被淘汰。

ISDN拨号:通话上网两不误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技术俗称“一线通”,它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用户利用一条ISDN用户线路,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ISDN基本速率接口有两条64kbps的信息通路和一条16kbps的信令通路,简称2B+D,当有电话拨入时,它会自动释放一个B信道来进行电话接听。

就像普通拨号上网要使用Modem一样,用户使用ISDN也需要专用的终端设备,主要由网络终端NT1和ISDN适配器组成。网络终端NT1好像有线电视上的用户接入盒一样必不可少,它为ISDN适配器提供接口和接入方式。ISDN适配器和Modem一样又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类,内置的一般称为ISDN内置卡或ISDN适配卡;外置的ISDN适配器则称之为TA。ISDN内置卡价格在300~400元左右,而TA则在1000元左右。

ISDN接入技术示意如图3所示。用户采用ISDN拨号方式接入需要申请开户,初装费根据地区不同而会不同,一般开销在几百至1000元不等。ISDN的极限带宽为128kbps,各种测试数据表明,双线上网速度并不能翻番,从发展趋势来看,窄带ISDN也不能满足高质量的VOD等宽带应用。

DDN专线: 面向集团企业

DDN是英文Digital Data Network的缩写,这是随着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网络。DDN的主干网传输媒介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信道等,用户端多使用普通电缆和双绞线。DDN将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环境,可以向用户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透明传输的数据专线出租电路,为用户传输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DDN的通信速率可根据用户需要在N×64kbps(N=1~32)之间进行选择,当然速度越快租用费用也越高。

用户租用DDN业务需要申请开户。DDN的收费一般可以采用包月制和计流量制,这与一般用户拨号上网的按时计费方式不同。DDN的租用费较贵,普通个人用户负担不起,DDN主要面向集团公司等需要综合运用的单位。DDN按照不同的速率带宽收费也不同,例如在中国电信申请一条128kbps的区内DDN专线,月租费大约为1000元。因此它不适合社区住户的接入,只对社区商业用户有吸引力。

ADSL: 个人宽带流行风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接入技术。ADSL素有“网络快车”之美誉,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不需交纳电话费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高效接入方式。

ADSL接入技术示意如图4所示。ADSL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改造信号传输线路,完全可以利用普通铜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配上专用的Modem即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ADSL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ps,其有效的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在ADSL接入方案中,每个用户都有单独的一条线路与ADSL局端相连,它的结构可以看作是星形结构,数据传输带宽是由每一个用户独享的。

VDSL: 更高速的宽带接入

VDSL比ADSL还要快。使用VDSL,短距离内的最大下传速率可达55Mbps,上传速率可达2.3Mbps(将来可达19.2Mbps,甚至更高)。VDSL使用的介质是一对铜线,有效传输距离可超过1000米。但VDSL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长距离应用仍需测试,端点设备的普及也需要时间。

目前有一种基于以太网方式的VDSL,接入技术使用QAM调制方式,它的传输介质也是一对铜线,在1.5公里的范围之内能够达到双向对称的10Mbps传输,即达到以太网的速率。如果这种技术用于宽带运营商社区的接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基于以太网的VDSL接入方式示意图见图5,方案是在机房端增加VDSL交换机,在用户端放置用户端CPE,二者之间通过室外五类线连接,每栋楼只放置一个CPE,而室内部分采用如图6所示的综合布线方案。这样做的原因是: 近两年宽带建设牵引的社区用户上网率较低,一般在5%~10%左右,为了节省接入设备和提高端口利用率,故采用此方案。

我们分别测算过采用VDSL技术与LAN技术的社区建设成本,发现对于一个1000户的社区而言,如果上网率为8%,采用VDSL方案要比LAN方案节省5万元左右投资。虽然表面上看VDSL方案增加了VDSL用户端和局端设备,但它比LAN方案省去了光电模块,并用室外双绞线替代光缆,从而减少了建设成本。

Cable-modem: 用于有线网络

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是近两年开始试用的一种超高速Modem,它利用现成的有线电视(CATV)网进行数据传输,已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技术。随着有线电视网的发展壮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Cable Modem利用有线电视网访问Internet已成为越来越受业界关注的一种高速接入方式。

由于有线电视网采用的是模拟传输协议,因此网络需要用一个Modem来协助完成数字数据的转化。Cable-Modem与以往的Modem在原理上都是将数据进行调制后在Cable(电缆)的一个频率范围内传输,接收时进行解调,传输机理与普通Modem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有线电视CATV的某个传输频带进行调制解调的。

Cable Modem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对称速率型和非对称速率型。前者的Data Upload(数据上传)速率和Data Download(数据下载)速率相同,都在500kbps~2Mbps之间;后者的数据上传速率在500kbps~10Mbps之间,数据下载速率为2Mbps~40Mbps。

采用Cable-Modem上网的缺点是由于Cable Modem模式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总线型网络结构,这就意味着网络用户共同分享有限带宽; 另外,购买Cable-Modem和初装费也都不算很便宜,这些都阻碍了Cable-Modem接入方式在国内的普及。但是,它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毕竟中国CATV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网,其用户已达到8000多万。

另外,Cable-Modem技术主要是在广电部门原有线电视线路上进行改造时采用,此种方案与新兴宽带运营商的社区建设进行成本比较没有意义。

无源光网络接入: 光纤入户

PON(无源光网络)技术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传输和接入技术,下行采用广播方式,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方式,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形、星形、总线形等拓扑结构,在光分支点不需要节点设备,只需要安装一个简单的光分支器即可,具有节省光缆资源、带宽资源共享、节省机房投资、设备安全性高、建网速度快、综合建网成本低等优点。

PON包括ATM-PON(APON,即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和Ethernet-PON(EPON,即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两种。APON技术发展得比较早,它还具有综合业务接入、QoS服务质量保证等独有的特点,ITU-T的G.983建议规范了ATM-PON的网络结构、基本组成和物理层接口,我国信息产业部也已制定了完善的APON技术标准。

PON接入设备主要由OLT、ONT、ONU组成,由无源光分路器件将OLT的光信号分到树形网络的各个ONU。一个OLT可接32个ONT或ONU,一个ONT可接8个用户,而ONU可接32个用户,因此,一个OLT最大可负载1024个用户。PON技术的传输介质采用单芯光纤,局端到用户端最大距离为20公里,接入系统总的传输容量为上行和下行各155Mbps,每个用户使用的带宽可以从64kbps到155Mbps灵活划分,一个OLT上所接的用户共享155Mbps带宽。例如富士通EPON产品OLT设备有A550,ONT设备有A501、A550最大有12个PON口,每个PON中下行至每个A501是100M带宽; 而每个PON口上所接的A501上行带宽是共享的。PON接入技术见图7所示。

我们分别测算过采用EPON技术与LAN技术的社区成本投入,发现对于一个1000户的社区,如果上网率为8%,采用EPON方案相比LAN方案(室内布线进行了优化)在成本上没有优势,但在以后的维护上会节省维护费用。而室内布线采用优化和没有采用优化的两种LAN方案在建设成本上差距较大。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是: 优化方案节省了室内布线的材料,相对施工费也降低了,另外,由于采用集中管理方式,交换机的端口利用率大大增加,从而减少了楼道交换机的数量,相应也就降低了在设备上的投资。
LMDS接入: 无线通信

这是目前可用于社区宽带接入的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它的示意图见图8。

在该接入方式中,一个基站可以覆盖直径20公里的区域,每个基站可以负载2.4万用户,每个终端用户的带宽可达到25Mbps。但是,它的带宽总容量为600Mbps,每基站下的用户共享带宽,因此一个基站如果负载用户较多,那么每个用户所分到带宽就很小了。故这种技术对于社区用户的接入是不合适的,但它的用户端设备可以捆绑在一起,可用于宽带运营商的城域网互联。其具体做法是: 在汇聚点机房建一个基站,而汇聚机房周边的社区机房可作为基站的用户端,社区机房如果捆绑四个用户端,汇聚机房与社区机房的带宽就可以达到100Mbps。

采用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可以使已建好的宽带社区迅速开通运营,缩短建设周期。但是目前采用这种技术的产品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商品市场,无法进行成本评估。

LAN:技术成熟成本低

LAN方式接入是利用以太网技术,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综合布线。具体实施方案是: 从社区机房敷设光缆至住户单元楼,楼内布线采用五类双绞线敷设至用户家里,双绞线总长度一般不超过100米,用户家里的电脑通过五类跳线接入墙上的五类模块就可以实现上网。社区机房的出口是通过光缆或其他介质接入城域网。LAN方式接入示意图见图9所示。

采用LAN方式接入可以充分利用小区局域网的资源优势,为居民提供10M以上的共享带宽,这比现在拨号上网速度快180多倍,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升级到100M以上。

以太网技术成熟、成本低、结构简单、稳定性、可扩充性好; 便于网络升级,同时可实现实时监控、智能化物业管理、小区/大楼/家庭保安、家庭自动化(如远程遥控家电、可视门铃等)、远程抄表等,可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办公与家居环境,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根据统计,社区采用以太网方式接入,每户的线路成本可以控制在200~300元之间;而对于用户来说,开户费为500元,每月的上网费则在100~150元,这比其他的入网方式要经济许多。

B. 我想知道 建设无线社区宽带实施方案

一下可以借鉴一下哦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加快推进广州无线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快建设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城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无线城市是指利用无线局域网(WLAN)、宽带移动通信(3G/4G等)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建设覆盖整个城市的宽带无线接入网,随时随地为市民、企业、访客和旅游者、政府机构提供安全、便捷、高效、可支付得起的无线宽带联网服务。无线城市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信息化程度、综合服务环境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无线城市不仅为人们提供泛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方便、快捷的上网方式,而且将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市政管理、公共交通、教育卫生和其他公共领域的管理服务水平和实际效益,进一步改善城市发展环境,促进信息等相关产业加速发展。荔湾作为广州的一个老城区,加快无线城市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贯彻落实汪洋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全面融合发展,实现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形态的重要手段,是便民利民,提升城区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统筹与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有效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抓住广州市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这一机遇,突破以“地理空间”建设城市的传统思维,以“网络空间”构建“网络新都”,大力推进城乡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普及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构建优越的商务环境和优质的生活环境,刺激创新,推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让市民充分享受信息化成果,营造社会公平和谐的环境,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为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荔湾”做出积极贡献。

(二)建设思路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统一部署下,协调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统筹全区,以国内外主流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标准为依据,按照全市无线宽带网络的规划,在保障安全,实现网络的可管理及可运营的基础上,规范有序推进无线城市的建设与应用。

2.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利用和发挥政府引导下的市场机制开展网络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资源和应用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化运作,兼顾民生与收益,保障无线城市可持续发展。

3.注重安全,加强管理。建立无线网络、应用和管理三个层次的安全体系,保障无线城市网络及其应用的安全性,确保政府、企业、个人等无线城市使用者的信息安全。

4.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区域需求和条件,开展试点,分步实施。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先期建设试点示范区域,推进无线城市的建设及应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全区。

5.突出应用,便民利民。大力推动无线政务应用,免费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方便灵活的政府公共服务;促进无线商务应用的推广普及,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企业无线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配合市完成覆盖全区公共场所的无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全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到2010年亚运会召开前,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线城市框架。

用2到3年的时间,将有线和无线移动接入方式相结合的宽带网络覆盖全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无线移动应用普遍开展,无线移动网络产业成为全市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信息数字化、网络移动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宽带网络服务普及率不低于广州市整体水平。

(二)具体目标

1.一期工程(2009年9月-2010年5月),基础建设与试点示范。

集中在城区政府办事大厅、图书馆、学校、医院、商务楼宇、宾馆酒店、连锁餐饮、码头、车站、机场、商业街道等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接入点,在总结上下九步行街试点示范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推进全区其它区域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在全区建成1000多个无线AP接入点,其中,在政府规定的公共场所不少于198个,继续加快3G基站建设,实现无线宽带接入覆盖主要公共活动场所。

2.二期工程(2010年6月- 2010年9月),全面建设与广泛应用。

配合市全力推动无线宽带业务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完善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实现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环保监测、市场监管、应急指挥、无线申报、无线审批等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

3.三期工程(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填平补齐与深化提高。

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扩大荔湾区无线网络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将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延伸到城乡结合部的主要公共场所,无缝覆盖,随时随地为市民提供优质宽带服务;开发和完善更多的无线城市应用和服务,使城乡居民都能通过网络享受各种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带动和扶持具有竞争力的无线设备生产商、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聚集广州发展,初步形成无线移动网络产业链;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的无线城市网络,打造“信息荔湾”。

四、主要任务

根据无线城市建设总体目标,重点推进如下工作:

(一)加大政府推动和统筹规划力度

荔湾“无线城市”系统建设采用“政府推动、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兼顾民生与收益,构建政府和运营商共赢、公众受惠的运营模式,确保“无线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政策引导工作,区科技和信息化局配合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尽快制定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相关建设标准规范和推进措施等,加大实施和指导力度。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购买政府公共服务场所和重点公共场所的网络服务等,鼓励主要电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我区无线城市的建设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快全区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国内外主流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按照上述三阶段建设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全区多层次、多形式的无线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区范围的高带宽、高可靠性、互联互通的无线接入网络体系,确保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80%以上,使市民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并享受相应的服务。无线局域网建设本着“归口管理”的原则,由各单位分别负责协调所属区域网络热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无线网络设备的布设场地、布线、取电等,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1.区内客运码头,客运、货运交通站场内,枢纽公交站场内。由市交委负责协调,区经贸局(区交通局)配合。

2.区内各星级酒店(宾馆、饭店)。由市旅游局负责协调,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旅游局)配合。

3.区属学校。由区教育局负责协调。

4.区属医院、社区卫生院。由区卫生局负责协调。

5.区各党政机关内部和政务办事大厅及具有特色的热点区域。由区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协调。

(三)加强基于无线城市的应用系统开发和整合

同步启动基于无线宽带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和服务系统的开发、整合工作。按照广州市无线城市建设思路的要求,针对政府、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应用进行统一的规划,首先开发和推广较为成熟的应用,总结经验,再全面推进其他应用系统的建设。

一是配合市深入推进无线电子政务整合和应用,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贯彻以便民利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理念,梳理政府业务,推动政府移动办公,实现无线宽带业务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三大服务”功能,即推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为领导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服务;推进无线移动应用系统建设,为机关干部提供网上移动办公和处理业务服务;推进三大指引系统建设,为企业和社会公众快速获取政府信息,享受在线服务和畅通政民互动管道提供便利。依托手机城市门户,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提醒、告知、查询、预约、办公”六大功能,为企业和社会公众享受政府服务,为领导和机关干部及时处理公务提供便利。在政务领域,达到90%以上服务项目的网上表格下载和业务咨询,实现服务项目在线办理、办理结果网上查询等可通过使用无线宽带业务来进行办理。在全市范围内,通过无线宽带网络,利用无线终端(笔记本电脑、PDA、手机等),广大社会公众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快速获取政府信息,享受在线服务,表达自己意见;机关干部可以在进行网上移动办公,处理公务;区党、政领导可以随时随地随需了解民情民意。(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区府办公室、区经贸局(交通局)、区工商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政务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单位配合)

二是以电子商务无线移动应用为核心,带动无线宽带业务在各行各业较广泛的应用。以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工程为突破口,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打造集聚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经贸局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

(四)加强无线宽带网络普及和推广工作

加大对无线城市重点项目和示范单位的宣传报道力度,共同打造无线城市服务品牌。在街道、社区建立无线城市体验中心、上网服务站和培训点,在弱势群体、中老年人和农村地区中广泛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鼓励各界通过无线网络向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努力减少信息化水平在不同地区、领域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普遍提升国民信息技能,使全体公民更好地分享信息化成果。(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

(五)推动无线网络产业跨越式发展

抓住无线城市建设和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的契机,充分发挥全区IT企业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和产业领域既有的群体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制订专门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无线网络芯片、设备、软件、运营、应用服务和内容服务等产业领域,构建配套比较完整的无线网络产业链;采取按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方式,优先采购符合条件的本土无线网络产品(包括WiFi/WAPI,3G,数字集群通信等产品),促使一批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ICP)、服务提供商(ISP)、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商家做强、做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推动我区信息技术制造业、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无线城市系统建设是一个跨部门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由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区属无线城市的建设,对建设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和事项进行研究部署。建立无线城市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区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与区科技和信息化局领导担任副召集人,组成部门包括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局、区经贸局、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区公安局分局、区财政局、区国土房管分局、区建设和园林绿化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卫生局、区规划分局、区城管局、区政务管理办公室、区应急办、等相关单位。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实施无线城市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计划,督查落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项。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区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完善机制,健全管理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要求,做好无线城市建设工作。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立项、资金安排、组织招投标等工作。建设、规划、国土房管、林业和园林等部门要指派专人负责跟进,协调解决无线热点布点、无线频率、通信管线、机房等硬件设施安置和建设的立项、规划、审批和施工等问题,将网络建设纳入地方城市规划。电信运营商、供电、地铁等部门按照网络建设需要,协助做好提供管线、热点设施安置、供电工作。法制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审核和发布网络建设、使用、管理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技术监督部门要指导和配合做好网络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和发布实施工作。宣传部门要按照省委、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推进无线城市建设的社会舆论氛围。完善会议制度,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区项目联席会议要不定期召开,各级专门建设机构负责人要定期主持召开工作例会,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情况,检查工程进展,布置工作任务,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三)整体规划,有序实施

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实施建设。要遵循《政府采购法》,有关工程通过公开的招投标实施。网络建设完成后,要报告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和信息化局联系上级相关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竣工验收。

(四)落实资金,保障建设

“无线城市”系统由市财政尽快安排项目启动资金,启动项目的调研,并编写总体规划及指导意见;区有关单位要按照建设责任,切实落实建设资金,属于财政投资建设的资金纳入相关部门年度预算。

(五)抓好示范,分步实施

由区科技和信息化局会同各有关部门组织推进无线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协调本地运营商加快宽带移动无线网络和商业场所无线局域网络的建设,根据上下九步行街的社会经济情况,展开试点示范区无线局域网建设,重点探索和推广针对商务人群及物流、港口和园区行业的无线应用,并在各试点示范区打造民生应用服务平台,将“民生信息下沉到社区、下沉到街道”,通过手机、WAP、WEB等多种手段将民生信息即时推送到市民。

(六)积极推动,扶持创新

由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标准,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积极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形成有特色的宽带无线城市。在满足无线城市服务的基础上,增强安全性,健全无线城市网络和服务的管理功能。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招标、产业资金扶持等各种方式,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与无线城市共同发展,形成完整的自主创新产业链。

(七)争取支持,扩大影响

由区科技和信息化局牵头,向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申请将荔湾区作为广州市无线城市建设示范区,争取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协调、指导及政策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提高荔湾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C. 如何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一)宽带接入能力持续提升
光纤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本地网光缆线路长度增长170%,达到914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增长290%,达到1.88亿个,光纤到楼和光纤入户的宽带端口总数超过6300万,WLAN公共运营热点达到30万个。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99%,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80%。3G网络覆盖全部地市、县城以及部分重点乡镇。3G基站达到62万个。
(二)骨干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新增10万公里,达到82万公里。城域网广泛应用大容量DWDM系统,长途网引入单波长40Gbps的DWDM系统。互联网骨干网带宽超过30Tbps,国际出口带宽超过1Tbps,国内网间互联带宽超过450Gbps。互联网骨干网扁平化改造部分完成,IP专用承载网由骨干网延伸至城域网,建成全球最大IPv6示范网络。国际海陆缆系统可用容量达到6.8Tbps,海外POP点超过40个。
 (三)应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互联网数据中心,并加快部署内容分发网络,实现由骨干网向城域网延伸。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的业务平台不断完善,在“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配套设施共建共享有序推进
通信局房、管道、基站铁塔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有效保障宽带网络快速发展。同时,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有序推进,自2008年以来,共减少新建基站站址及配套(铁塔、机房等)超过9.9万个、传输线路(管道、杆路等)超过18.3万公里,累计节约投资超过200亿元。
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国在接入带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高带宽业务应用的普及程度不高,种类不够丰富,宽带发展的业务驱动力不足。三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成本高,回收周期长,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推动宽带网络发展。四是行业间统筹发展机制不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尚未纳入城乡规划。五是缺乏国家战略层面对宽带网络发展的指导,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世界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为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各国以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契机,纷纷出台宽带发展战略或计划,通过政府战略指引、政策激励甚至直接资金投入等举措,加快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带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抢占新时期经济、科技制高点。“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亟需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加快构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为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崭新平台,推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提升国家长期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宽带网络发展新机遇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这为宽带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必须适度超前布局,进一步加快发展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等设施。
(三)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带动高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
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宽带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力。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融合性终端不断推出,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跨界竞争带动互联网应用向更深交融、更广交互、更高智能的方向发展,刺激了网络带宽的增长。特别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信息交流及文化娱乐等互联网应用对接入带宽需求大幅提升。
(四)下一代网络的加速演进推动宽带网络发展
国际上的下一代互联网试验和部署速度正在加快,许多国家制定了IPv6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3G网络建设力度持续加大,3G增强型技术和LTE技术等在多个国家实现商用部署。无线局域网发展势头迅猛,热点覆盖水平不断提高,更高速率技术逐步引入。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卫星通信的发展重点。下一代光传输网发展迅速,40Gbps DWDM逐步成为主流传输技术,100Gbps DWDM系统和10Gbps PON系统将逐步成熟和商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加速演进为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五)宽带应用的普及推广对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全球信息化持续发展,宽带应用的种类日渐丰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网络、系统、终端的安全事件不断出现,网络病毒、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和突出。网络安全成为关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面对诸多风险挑战,要求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防护手段建设,提升国家应急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以网络能力全面提升为主线,以加快建设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为着力点,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各领域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基础设施。
(二)基本原则
统筹部署、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区域、城乡通信基础条件和需求,推动区域、城乡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筹考虑有线宽带、无线移动宽带的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推动有线宽带、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筹考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建设,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各个层面协调发展。
应用驱动、重点推进。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扩展业务形态,丰富互联网内容,延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高带宽业务的普及应用,驱动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光纤化进程,统筹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发展,推动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加强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和网络部署。
政企合力、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电信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结合各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状况和实际需求,综合利用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共同推进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管理、安全可靠。加强宽带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提升关键网络节点、物理路由的安全性。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同步完善安全保障手段。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宽带新技术广泛应用,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应用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在支撑国家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宽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东部发达城市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