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射通信车
『壹』 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发展
对流层散射传播现象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对流层散射通信作为一种通信手段付诸使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前是模拟散射设备的开发与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对散射传播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研制出模拟散射通信设备,建立了大量的模拟散射通信线路。
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中叶,数字对流层散射通信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各国针对对流层散射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有关技术问题,主要研究适合于散射信道传输的调制解调技术、编解码技术、分集合并技术、失真自适应技术及装车技术,并在高可靠性、实用性上取得了明显进展。
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法、苏等国相继研制出一些数字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并建设了多条对流层散射通信线路。 中国自50年代末开始研究散射通信理论和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三十多年来,已先后研制出TS一398、TA一506、TS一510、GS-110、GS一111、GS一112、GS一113、GS一310等多个型号的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散射通信在军、民各个领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车载移动散射通信系统的问世又为散射通信设备拓宽了应用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射通信设备已出口到国外。 在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流层散射
通信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日益完善,自动化程度、性能价格比、设备可靠性、通信传播可靠度越来越高,为散射通信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散射通信正沿着通用化、标准化、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分集重数接收技术、失真自适应接收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固态功放技术、纠错编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必将使新一代抗干扰、高可靠、高机动、小型化的散射通信设备在今后的通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贰』 为什么s300防空导弹
看不全问题
解放军为何为S-300PMU2配备了国产对流层散射通信车
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最早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军用通信方式。要了解散射通信我们可以其最基本原理和它的名称“散射”两个字来理解,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散射通信技术是早期雷达技术的一个分支,因为它使用了雷达最基本的原理,也就是通过对相应的目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确定目标的信息。
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的发展的是众多通信方式中虽然是比较年轻的,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目前已经发展了三代。)刚兴起的50年代,卫星刚上天不久,作为如今主流军事通信方式的卫星通信在当时还无从谈起。当时北约和华约的“冷战”也才刚刚拉开序幕不久,但在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上的激烈竞争却已然开始,只是通信系统作为支援保障性装备,曝光率没有战机、潜艇那么高,但是这场背后较量的激烈程度却一点都不逊色于后者。
大约从1997年开始,俄罗斯开始装备S-300PMU2。其性能仍然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所以俄罗斯人自豪地给S-300PMU2起了名字叫“骄子”。该系统不但能使用48N6E2导弹,也可以使用S-300PMU1系统的48N6E导弹。S-300PMU2的最小射程为3千米,最大作战高度27千米,最小作战高度10米,目标最大速度10 000千米/小时,可同时拦截36个目标,同时制导72枚导弹,导弹发射间隔3秒。S-300PMU2是当前中国沿海地区地面的重要防空中坚,此前中国虽然引进了12个营的S-300PMU、S-300PMU1,但集中部署在北京、上海。15个营的S-300PMU2引进后,沿海一些地区的地面防空能力才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而同期开始大规模服役的红旗-9则首先侧重在中西部地区部署。2017年,中国又开始获得俄国S-400凯旋顶级防空系统,最大射程400公里,这也说明俄国防空系统的确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值得中国学习购买和大量部署
『叁』 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肆』 散射通信车可不可以屏蔽手机信号
可以,扰乱无限数字信号,觉得好请点赞!
『伍』 微波通讯是什么啊
通常我们打手机也是用电磁波通讯 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
所以微波通讯可以理解为 使用微波载波(承载信息)的通讯 本质上就是电磁波通讯
『陆』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有哪些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内
1、高移动无线通信容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
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
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
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
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
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
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
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
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
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
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