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大事件
『壹』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重大事件
2014年度业绩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对一些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对于联通和电信可能合并的传言,他证实为谣言。
对于春节之前传出的中国联通可能和中国电信合并的说法,常小兵表示:“到今天为止可以负责任地说,无论是中国联通公司内部,还是公司外部,都没有人落实和启动谣言涉及的内容。”
中国联通宣布,已于2015年4月24日联合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美国等6家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新跨太平洋国际海底光缆(New Cross Pacific,简称NCP)工程建设。中国联通表示,NCP海底光缆连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向东直达美国,全长超过13000公里,通过采用最先进的100G波分复用传输技术,设计容量超过80Tbit/s。NCP海底光缆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预期于2017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
据悉,NCP海底光缆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至北美之间传输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底光缆,可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通信服务。
中国联通为该海缆提供上海南汇登陆站。工程建设完成后,该海缆将与中国联通现有的通达北美方向的跨太平洋直达(TPE)海缆、日美(Japan-US)海缆,通达亚太地区的亚太二号(APCN2)、亚太直达(APG)海缆,通达欧洲、西亚、南亚方向的亚洲-非洲-欧洲一号(AAE-1)、亚欧五号(SMW-5)海缆配合使用,形成更为完善的全球海底光缆网络。
2015年5月15日下午,北京联通率先宣布了提速降费方案。北京联通负责人表示,从2015年5月17日起全面启动“全网大提速”。宽带用户网络速率全部免费提升一倍,原10M宽带用户将提速到20M,20M用户升级为50M,50M用户升为100M。原2G、3G(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用户网络全部提升到4G,并保持原资费不变。
2015年6月9日,中国联通与乐视宣布生态战略合作,联通为乐视合约手机制订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合约计划,合约机用户每月可获得6G定向流量。
乐视和中国联通的合作采用了“流量+资费+会员+手机”模式,乐1联通版售价1899元,用户预存1899元,即可获得乐视手机一部、1899元联通话费、价值490元的一年乐视全屏影视会员服务,以及6G/月、全年共计72G的4G定向流量。
『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重大事件
中国移动“双百”计划
2013年中国移动4G网络覆盖将超过100个城市,4G终端采购将超过100万部,在2月26日巴塞罗那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发布了中国移动TD-LTE“双百”计划。
自2012年全球TD-LTE发展倡议组织(GTI)在巴塞罗那发表联合行动宣言,宣布“将在2014年部署超过50万基站,覆盖人口超过20亿”以来,TD-LTE全球商用步伐突飞猛进。一方面TD-LTE加速构建起了全球产业广泛参与、产品高度成熟的端到端的完备产业链,在终端芯片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商用网络数和商业用户数开始形成规模,LTE全球漫游能力得到验证。
中国移动苹果终牵手
2013年12月23日;中国移动与美国苹果共同宣布,双方已达成长期协议,将正式引入支持中国移动3G、4G网络的iPhone 5S和iPhone 5C。
这意味着两巨头长达6年的谈判终于画上了句号。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由于不太出色的3G网络和没有销售苹果iPhone手机,已导致中国移动流失了大量用户。
2013年12月23日,中国移动与美国苹果共同宣布,双方已达成长期协议,将正式引入支持中国移动3G、4G网络的iPhone 5S和iPhone 5C。
2014年将是4G快速发展的一年,伴随着智能网络的高速发展,视频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机遇。高速的网络环境、丰富的智能终端,将进一步推动视频业务的发展。便利的即拍即传,流畅的多屏观影,都将成为现实。中国移动的“i视界”业务,可以基于TD-LTE网络,为用户提供高清画质和杜比音效,在移动中享受完美影音体验。用户在使用i视界时能够通过手机完成浏览、搜索、选片、订购等各项操作,并可以在电视机、PC、手机各种终端之间享受无缝切换的便捷观看体验。
港版iPhone特殊更新
2014年1月11日,中国移动为港版iPhone 5s和iPhone 5c推送运营商更新,港版iPhone 5s和iPhone 5c可以原生支持中国移动的3G和4G网络,告别A/B卡激活。
之前港版的iPhone 5s和iPhone 5c频段是支持中国移动的3G和4G网络频段的,但是需要使用特殊的激活卡(A/B卡)进行激活才可以使用,弊端是每次iOS系统版本更新,都需要再次重复激活。
而2014年1月11日中国移动为旗下用户推送的运营商更新,将运营商版本从15.5更新成为15.6,更新之后港版iPhone 5s原生支持3G和4G网络。
香港廉价资费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因其通话时间长、短信多上网流量不限再度备受市场争议。
2014年4月3日,中移动微博官网正式对外澄清,68港币的廉价套餐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促销套餐,并指出廉价套餐在优惠、通话、短信以及流量方面有不少限制条件,并称其为限制下载速率,同时指出这是区域性定价策略,是跨国企业正常做法。
流量不清零
2014年5月14日中国移动宣布,将自6月1日起面向全国客户推出新的4G资费标准,不仅大幅下调资费水平,而且打破了流量月度清零的计费方式。
对比现行资费,中国移动4G新资费的门槛更低,价格更实惠。全新推出的30元500M流量包,切实放低了4G套餐的使用门槛,可满足更多4G入门客户的使用。而4G飞享套餐也增加了多项中低档位的套餐,最低档位套餐从88元降低到58元。
此外,中国移动还将2G/3G套餐外流量资费统一下调为0.29元/MB,与4G套餐保持一致。
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移动此次推出了流量“季包”和“半年包”,这意味着传统运营商流量月度清零的计费方式被彻底打破,用户的手机流量使用周期更长更灵活。
中国移动同时推出流量分享服务,使用4G套餐的客户,可授权1-4个亲友分享自己套餐内的流量,每人每月收取10元功能费。
陆文昌表示,这项服务一方面方便了客户尽量接近饱和地使用套餐流量,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拉低了流量单价。以4G新资费中280元11G套餐包为例,客户若授权四人共享,则每月需缴纳费用为320元,相当于每人以64元的单价获得2.2G流量,这比70元2G的新套餐价格更低。
自中国移动4G商用以来,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的400余万客户享受到了中国移动4G网络服务。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2014年5月30日说,6月1日起,中国移动新的4G资费标准将生效。同此前资费水平相比,新资费大幅度下调,最大降幅达50%。
国际流量“包天”资费
2014年9月25日,中国移动对外宣布,10月1日起将面向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推出“3元/6元/9元流量包”,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可以“30元/60元/90元流量包天随便用”,27个国家和地区已支持4G漫游。
2014年10月,中移动将不再为iPhone 6设定专属合约套餐,而采用机约分离政策,即终端和套餐是分离开的,iPhone 6将沿用中移动的4G基本套餐并搭配话费赠送。
4G建设
2014年10月29日,中国移动提前启动TD-LTE网络第三期建站工程建设,计划2014年底建成70万个4G基站,以此实现全国城市及县城城区、重点乡镇的连续覆盖。根据中国移动规划,2014年整体投资规模将超过2400亿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中国移动4G网络已建成超过50万个4G基站,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中国移动的TD-LTE三期工程继续增强网络覆盖和系统容量,重点放在农村市场,将东部发达省份的乡镇和政府村也纳入4G网络覆盖范围,移动宽带服务开始延伸到农村。
中移动的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手机用户上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村用户平均占比49%,比例较高的省份达58%;数据流量平均占比39%,比例高的省份达到47%;从数据流量增长速度上看,样本省份平均达115%,远超城市40%-80%的增长水平。
『叁』 1980年后电子通信网的发展史(80年代至今)
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华盛顿也开始启用。之后,服务区域在美国逐渐扩大。到1985年3月已扩展到47个地区,约10万移动用户。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网。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汽车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神户等地投入商用。西德于1984年完成C网,频段为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地址通信系统(TACS),首先在伦敦投入使用,以后覆盖了全国,频段为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TS。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频段为450MHz。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要求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之外,还有几方面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首先,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使得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种轻便电台被不断地推出。其次,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随着用户数量增加,大区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饱和,这就必须探索新体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试验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所谓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可以说,蜂窝概念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频率资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进展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为大型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
以AMPS和TACS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频谱利用率低,移动设备复杂,费用较贵,业务种类受限制以及通话易被窃听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开发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另外,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实际上,早在70年代末期,当模拟蜂窝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时,一些发达国家就接手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泛欧网GSM已于1991年7月开始投入商用,预计1995年将覆盖欧洲主要城市、机场和公路。可以说,在未来十多年内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将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及有可能成为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的主要系统。
与其它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样,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加快趋势,目前,当数字蜂窝网刚刚进入实用阶段,正方兴未艾之时,关于未来移动通信的讨论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方案纷纷出台,其中最热门的是所谓个人移动通信网。关于这种系统的概念和结构,各家解释并未一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提供全球性优质服务,真正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务这一移动通信的最高目标。
傅立叶变换最早是在19世纪由法国的数学家J.B. Fourier提出,他认为任何信号(例如声音,影像等)均可被分解为频率、振幅。由于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可以把图象或者信号在频域中进行处. 理,从而达到简化处理过程、增强处理效 对电信发展贡献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