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通讯小报
① 探究蚂蚁的通讯(论文)
蚂蚁的通讯
创新表现:1、对实验工具的改进
2、对实验方法的改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
2认识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1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
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探究报告的完善。
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2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教学重点:
1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3培养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1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探究报告的完善。
3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学情分析:学生对群体生活动物的社会行为很感兴趣,但在具体探究蚂蚁的行为时,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不过,通过引导,学生也能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完成。
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结合教师辅导、引导、提问、总结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 数码相机 香水 各种食物 小纸片
教学改进:
关于蚂蚁行为的探究,由于初一年级重点学习了探究的基本方法,所以这个探究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而且要求学生在课下分小组完成探究。结果表明:很多同学很认真,花了很多时间一次一次的进行实验,并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实验过程。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热烈,积极思考并对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提出种种置疑,然后我们对实验做了以下改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铺设纸片
由于在操场观察蚂蚁时,地面不够平整,蚂蚁不一定完全按照你所指示的路径走动。为了防止侦察蚁从纸片底下钻来钻去,同学们用双面胶把纸贴好,实验效果更好,更明显。
二:纸片的颜色
书本上没有明确指出铺路用的纸是什么颜色,但由于书上画的是白纸,而且白纸最常见,所以同学们很容易认为是用白纸,但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班里的同学提出置疑:蚂蚁沿着白纸的排列形状排列成圆形,就一定能证明侦察蚁在纸上留下了气味吗?有没有可能是白色对蚂蚁特别有吸引力呢?经过认真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与环境颜色很接近的纸片来铺路,实验结果和用白纸是一样的。这就说明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不过为了使实验更让人信服,我们最好尽量避免干扰。
三:纸片的排列
有的同学对食物的气味是否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提出置疑,于是不少同学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不同半径的圆形,把食物放在圆心处,观察蚁群的行为。通过多次实验,证明食物的气味确实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为了避免干扰,重新排列纸片时,圆的半径要尽量的大一些。
四:图形的排列
挪动的纸片重新排列时,我们排列成了几种不同的图形:星形、六边形,图形比课本上的更复杂,同样观察到蚁群绕着图形不断的走动,确实能证明蚂蚁靠气味交流信息。
五:教学体会
通过这次探究,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快乐与艰辛,我也感受到学生对待科学探究的热爱,精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是“蚂蚁的通讯”的幻灯片:
http://www.1kejian.com/e/softdown.asp?softid=50946
http://www.xkb1.com/shengwu/2/20070908/19696.html
② 蚂蚁是如何通讯的
蚂蚁是靠气味,确切的说是信息素进行通讯的。
1、找到食物时,小的就直接搬回去,大块食物搬不走,蚂蚁会在食物上留下标识食物的信息素,然后返回洞穴寻求帮助,但它会在途中留下信息素以便找到食物,如果你用手指或樟脑球等有其他气味的东西在它走过的路线抹一下,它会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线。
2、遇到同伴,蚂蚁会用触角触碰对方,提取气味,辨别敌友及传导信息。如果你把一只蚂蚁放到另一群蚂蚁中,将会产生非常坑爹的后果。
3、遇到危险,有的蚂蚁会从尾部释放蚁酸,这是一种刺激性化学成分。一来可以刺激敌人的视觉和嗅觉,二来招呼同伴一起御敌。
(2)蚂蚁的通讯小报扩展阅读:
每窝蚂蚁都会按分工不同而形成工蚁、兵蚁以及繁殖蚁,分工明确以后,每只蚂蚁都会做到尽职尽责,而且还具有协作精神,共同做好工作。其中只有繁殖蚁是有生殖能力的,身上有翅作为标志,而大量的工蚁和兵蚁就没有生殖能力,也没有翅。
工蚁在蚁群中的数量是最多的,它们主要负责挖洞筑巢,觅食, 照顾蚁后、幼卵、幼虫等一切生活琐事。 而兵蚁就是那些体型较大,颚部发达的蚂蚁,它们负责保卫家园及咬碎坚硬的食物,或者去袭击别的蚁巢,将俘虏带回来做奴隶。
千千万万只蚂蚁集体住在一 个巢穴里却不会觉得拥挤,这是因为蚂蚁是杰出的建筑专家。它们把巢分成许多小洞穴,不同工种的蚂蚁住在不同的洞穴中,而且它们还把洞穴分成储食穴、仓库、育婴穴等。
③ 探究蚂蚁的通讯
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南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工蚁中还有兵蚁。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那么蚂蚁是怎样通讯——传递信息的呢?我们可按下面所述的实验来进行观察探究。
实验准备
1.确定蚂蚁巢穴——在大树株下(或某墙角)有蚂蚁出没处,附近即有蚂蚁巢穴。
2.蚂蚁喜爱的食物——蔗糖(用小纸片浸蔗糖饱和液后,晾干),或苍蝇等小虫尸体。
3.其他用具:放大镜、镊子(夹取蚂蚁及其食物用)
实验观察
1.取糖纸片(或苍蝇尸体),放在有蚂蚁活动处。注意观察:
(1)蚂蚁怎样动作爬上糖纸片上的?
(2)其他蚂蚁通过什么样方式传递信息而聚集在糖纸上?如有小糖纸屑存在时,形成众多蚂蚁搬移食物的现象吗?
2.取另一糖纸(或苍绳尸体)放在有蚂蚁处,让爬上一只或几只蚂蚁后,即用镊子夹取放在离巢穴稍远处,该处应是蚂蚁未爬过的地方。注意等待(如几小时以上),可定时观察有无其他蚂蚁前来搬取食物? [如果有,说明蚂蚁身体内有感觉食物气味的器官,如果无,则说明蚂蚁未爬过路途没有“示踪激素”(随蚂蚁粪便排出)气味踪迹。]
分析与结论
提示: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综合出:蚂蚁是通过些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
说明
据观察研究:蚂蚁群体活动中,通讯——传递信息有:“信息激素”、“触角信号”和“身体动作”等几方面。例如:蚂蚁搬取不动的食物如大片糖纸或小虫尸体等时,传递给伙伴用到的信息激素有:直肠分泌的示踪激素(随大粪便滴物排出)和口器反刍食物液滴给伙伴;而触角及身体动作有:(1)触角碰触;(2)张合上颚 (3)身体动作提示食物所在方向。其活动方式:(1)围绕食物源放出环形踪迹;(2)一条直通蚁巢的示踪激素的气味踪迹。又如蚂蚁征集伙伴,壮大队伍去新的地方时,用到的信息激素也是“示踪激素”,触角及身体动作:(1)触角碰触; (2)使身体前后急扭。活动方式是:放出有领土信息激素的粪滴;在新地周围留下一道宽的环形气味踪迹,且主要踪迹直通蚁巢。
蚂蚁身体能分泌出多种信息激素,如口上颚腺分泌出的化学物质,起防卫报警作用;后腹肛门处分泌出的蚁酸起防卫、麻醉敌人作用:后腹杜氏腺主要分泌化学物质,起报警、召集作用;直肠腺分泌出示踪激素等。
蚂蚁世界怎样传递信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了解。
④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
(1)蚂蚁来是靠气味源(动作、声音等都可)传递信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 (3)外骨骼 (4)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