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包括那些部分

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噪声源,接受设备,受信者

『贰』 简述OSI模型(概括网络“七重天”(七层模型)所揭示的网络通信原理及基本作用),并简

ISO/OSI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 Standard Organization)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个七层结构。在这七层模型中,每一层各司其职,下一层都通过两层之间的接口(Interface)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在通信中,如果要从本系统向另一个系统传送信息,则应先从本系统的应用层开始,由上往下一层一层地加上控制信息直到物理层,再通过传输媒介传输到另一个系统的物理层。然后在该系统中由下往上,一层一层地去取控制信息,直到应用层,这样就完成了两系统间的通信。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对通信的物理参数(如通信介质、传送速率等)作出规定。实际上,它就是在通信站之间提供“1”与“0”的能力(连接硬件—网卡)。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负责将数据切割成数据框,并将数据框传送到传输介质上。它具有链路控制、错误控制以及数据流量控制的能力(连接硬件—网桥)。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负责数据的打包及传输途径的设置。当几个局域网互联时,通过它进行路径的选择。本层还控制站间信息的传送(连接硬件—路由器)。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提供两个系统间可靠稳定的数据传输,并负责数据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是用户进入网络的接口。负责把面向网络的会话地址变换成相应的工作站的物理地址,此层常置于操作系统中。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提供数据格式的转换及编码。它的功能一般由可由用户调用的一种库程序来提供。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提供OSI通信协议的用户接口以及分布式数据服务,如对用户录入、电子邮件协议、分布式数据的存取等的处理。

『叁』 通信系统模型图是什么

是期末考试题吗?呵呵
就是通信系统组成模型框图,分模拟和数字系统。
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图为:
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
..........................↑
.........................噪声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图为:
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信道→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宿
..........................................................↑
.........................................................噪声
注:噪声是指向信道的;再把每个名词都加上方框框起来,就是模型框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