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老板是谁
① 史立荣儿子叫什么 中兴董事长史立荣儿子叫什么
史立荣,男,1964年出生,中兴通讯执行董事兼总裁。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今,史立荣历任中兴半导体工程师及生产部部长、中兴新副总经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及执行副总裁。现任中兴通讯总裁兼执行董事。
作为中兴通讯"走出去"第一人,史立荣是中兴通讯国际化的拓荒者、见证者和领导者,具有超过24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及管理经验。
史立荣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获得2011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奖、2013英国GTB全球电信行业最具影响力高管榜。
至于他的儿子这个现在还没有公布!
② 中兴老板是谁
中兴老板是侯为贵。侯为贵,男,1942年生,汉族,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南昌大学。侯为贵是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也是解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工程师。首创“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经营机制。曾获“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中国十大科技领袖”等荣誉。中兴通讯创始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现任中兴通讯董事长是殷一民。
③ 中兴最早是谁家的产业
中兴通讯于1985 年诞生于深圳时是一个材料加工厂,与成千上万中国企业都曾经在内某一个阶段经历过类似的容历程,1985年的深圳,是一个刚刚被划为特区不久的渔村,当时中兴创始人侯为贵年已不惑,他作为国有企业航天691厂的技术员派驻深圳与一家香港公司建设来料加工厂,从事电子琴、电子表等加工贸易。而这个691 厂则是由文革期间的一个中专学校转型而来,侯为贵此前在校任教师。
当时来料加工行业竞争并不十分激烈,作为最早从事来料加工的企业之一,又享受到了深圳特区所提供的“改革红利”,当时的“中兴加工厂”很快就积累了不少利润。中兴当时选择了以自主研发方式进入“电信设备行业”,长期坚持自主研发,把10% 以上的收入投入到研发,并很快放弃代工业务。中兴就把积累的利润主要投入到电话程控交换机上,从技术含量较低的农村电话市场入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逐步进入城市电话交换机市场,并在10 余年后成为国内电话程控交换机市场上占据主导力量的中国军团。
④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侯为贵:打造百年中兴
2005年2月7日是中兴通讯20周年纪念日。年,从当年仅200万左右注册资本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年合同销售额340亿的行业巨头,中兴通讯成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力量和骄傲。面对中兴通讯的巨大成功,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说:“中兴通讯没有成功,只有成长。20岁,才刚刚起步。”
温和的机会主义者
侯为贵在1985年前,任职于航天691厂;1985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1993年改组组建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1997年创立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2004年1月当选为中兴通讯董事长。年过花甲的侯为贵与中兴通讯共同走过的20年间,一直保持着一贯的稳健和务实经营作风。传说中的侯为贵是一个“温和的机会主义者”,他性情温和却能很巧妙、准确地抓住商场中的机遇。在侯为贵的带领下,中兴通讯抓住了通信市场的三大机遇:CDMA、小灵通、手机。1995年,CDMA项目初露端倪,中兴通讯开始并没有大手笔地投入CDMA项目,而是先进行了前期摸索跟进。到1998年,中兴加大投入,与联通结盟共同开发CDMA。在2001年联通启动CDMA项目、网络建设大招标中,中兴拿到了10省交换及基站系统采购合同,占7.5%市场份额。在2002年联通CDMA二期招标中,中兴再次中彩,夺得15%的份额。对于中兴通讯来说,第二个机遇是小灵通。小灵通的突起,成就了中兴通讯更大的事业。中兴在任何一项通讯产品面市时总是不急于投入,而是先进行跟踪、准备,小灵通也不例外。由于在当时谁也不知道无线接入的何种制式会在中国成功应用,中兴保持了比较稳健的步伐,进行摸索、观察。当发现小灵通发展的良好机会后,中兴迅速跟上。两年时间,随着国内电信运营商继续加大对小灵通的投资力度,中兴连续占领广州、湖南、南京、北京等新增市场,同时在已有市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在小灵通设备市场上,业内估计中兴拿到了40%左右的份额。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小灵通继续为中兴贡献业绩。中兴1月8日公布的250亿元销售额中,小灵通就占了120亿元。小灵通已经成了中兴业绩的绝对支柱。很多人知道中兴是因为手机,2002年,随着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急剧扩大,中兴手机异军突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当时,侯为贵解释中兴通讯进入手机市场的原因说:“中兴通讯之所以选择进入手机市场,一是由于手机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二是中兴通讯在GSM、CDMA、PHS领域的相关技术基础和对运营商经营运作的深刻理解”。2003年中兴三大类手机销售量达到450万部,岁末月销量居然达到创纪录的100万以上,目前手机销售额已占到中兴总销售额的近20%。把握这三大机会,中兴通讯迅速积累起了自己的资本,对于任何一个机会,中兴都会做好一切准备,但不会贸然行事,而一旦启动,中兴通讯的速度决不会慢于任何一位同行,所以侯为贵也成为人们眼中“温和的机会主义者”。
2004圆满之笔
2004年侯为贵完成了两大心愿,一是权力交接,平稳过渡,侯为贵退居幕后成为中兴通讯董事长;一是令中兴通讯实现了近两年前的梦想,终于在港交所H股成功挂牌。不仅如此,2004年,侯为贵和他带领的中兴通讯在完成新老管理层的顺利交接之后,再次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发展,一次次为中国通信产业点燃激情。2004年3月,中兴通讯面向全球发布第一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性数字集群标准——GoTa (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ture),开创了中国通信企业向国际知名厂商进行专利授权的先河。5月,中兴通讯获巴西电信运营商VIVO公司总金额约为1亿美元的手机订单,这是中国手机厂商目前为止在海外获得的最大的单笔合同。8月,雅典奥运会上中兴通讯为中国通信企业摘得“首金”,成为中国第一个成功服务于奥运会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9月,中兴通讯成功助力突尼斯电信成功打通非洲大陆第一个WCDMA电话。11月,中兴通讯推出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3G WCDMA手机——F808,展示了中兴通讯在新一代手机核心技术上的卓越实力。12月9日,中兴通讯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又创造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成功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开创了中国证券业新的里程碑并成为2004年度中国经济的标志性事件。享有“中国经济年度奥斯卡”之称的“CCTV 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在2004年12月28日揭晓,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获得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被誉为2004年度来自中国通信产业的力量和骄傲。62岁的侯为在领取“CCTV 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奖项时说:“我不是一个演员,不太擅长场面上的事情,而更愿意脚踏实地从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的确,“低调、稳健、温和、务实和发展”几乎成为外界对中兴通讯的一致评价,美国《商业周刊》盛誉中兴通讯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电信设备企业”。为2004圆满划上句号的侯为贵又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以在不断发展中寻求中兴通讯的永续经营之路。
稳健步入“国际年”
中兴通讯把2005年确定为“国际年”,可见,中兴通讯已经将视野更多地拓展到海外市场。对于这样的目标和远景规划,董事长侯为贵说:“全球化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了。全球经济是互相融合的,外国的企业不断到中国来做生意,中国的企业也要走出去。老想着先把国内市场做好再走出去,这个观念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的市场开放后,就是在国内,我们最终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必然是外国企业。如果你不走出去,不去利用全球资源,而国际竞争对手的资源比你多,结果必然比你的优势大。一个国家的通讯网不会随便让你进来,所以通信产品在一个国家的入门难度大。我们必须锲而不舍,花大力气进入。”为开展国际化市场,中兴通讯已经做好从人力到市场的部署,侯为贵介绍,首先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做好国际化人才的储备。其次,是对一些重要的国家,要全面加大市场覆盖力度。同时全面强化国际市场资源平台的建立和正规化建设,为国际市场提供售前、售后等多方面的支持。随着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深入,企业将必将面临因经济冲突等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如何规避这些市场风险?侯为贵的原则是“循序渐进”。他说:“如果盲目冒进,国际化的风险确实很大。首先企业应该考虑考虑,自己的竞争力到底怎么样。如果在经营管理、市场能力都还是很弱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国际市场是很危险的。国际市场中大多数国家的市场经济时代已经很久了,所以一定要衡量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企业要把财务方面的风险放在首位,能不能经受这样的财务风险。另外风险的程度,每一项合作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都要估计到。这些问题没有想清楚之前,贸然实施就如同赌博,我是不赞成的。我们在国际市场做了近10年,根本的一点就是循序渐进。”中兴通讯向来以“稳健”著称,以稳健的步伐发展了20年的中兴通讯在侯为贵和2万中兴人的努力下,也必将以稳健的步伐在“国际年”获得长足发展。
没有成功 只有成长
2005年2月7日是中兴通讯20周年纪念日。20年,从当年仅200万左右注册资本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年合同销售额340亿的行业巨头,中兴通讯成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力量和骄傲。中兴通讯20周年,并没有如外界所期待的红红火火的20周年庆典仪式。身为董事长的侯为贵,为公司20周年定的基调为“内部宣传为主”,不作大的炒作。公司各事业部以20周年为由头的“篮球赛”、“登山赛”、“演讲比赛” 等各种员工活动早在去年年中就开始陆续展开。但对外似乎并没有准备搞大张旗鼓的庆祝。面对中兴通讯的巨大成功,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说:“中兴通讯没有成功,只有成长。20岁,才刚刚起步。”当人们赞叹中兴通讯在这20年所取得的成就时,侯为贵谦虚地说:“戴尔、思科也是20年,但我们与人家的差距却很大。”62岁的侯为贵,不仅锻造了一个坚实而富有效率的决策和执行团队,而且正努力将年轻的中兴通讯建设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⑤ 谁有中兴侯为贵的详细资料啊
昔日中国通信业的高速发展曾经培育了显赫一时的豪门“巨大中华”,到了2003年,唯有中兴通信的市场表现最为出众,人们将这一切归功于侯为贵这位目光锐利、精明、行事果敢、富于远见的长者。
侯为贵洞悉市场的能力一次次在市场机遇面前得以体现,竞争对手无不叹服其鹰一般锐利的眼光。2002年许多厂商对小灵通市场并不看好,侯为贵敏锐地察觉到了小灵通业务
背后隐藏的商机。2002年底,国家政策松动,小灵通的需求突然呈现爆炸性增长。在“突然”出现的市场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缺面前,许多厂商措手不及,而中兴则能够迅速调整到位,及时切入小灵通市场。中兴手机业务的崛起与其说赶得好不如说赶得巧,2002年,随着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急剧扩大,中兴手机异军突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侯为贵解释中兴通讯之所以选择进入手机市场,一是由于手机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二是中兴通讯在GSM、CDMA、PHS领域的相关技术基础和对运营商经营运作的深刻理解。2003年中兴三大类手机销售量达到450万部,岁末月销量居然达到创记录的100万以上,目前手机销售额已占到中兴总销售额的近20%。
在国外市场,侯为贵通过实行“战略国家市场战略”,不断在印度、印尼、巴西、俄罗斯等若干人口众多、电信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取得市场突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内圣外王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者身上同样适用,而这种思想在侯为贵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对外大肆攻城掠地之时,中兴对内的管理也更加具体和细致。为了强化企业管理,侯为贵屡屡带领中兴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兴在国内率先引入了6西格玛管理模式。近两年,6西格玛项目已累计为中兴节约成本2亿元。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侯为贵也带领中兴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
简历:候为贵,1985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1997年十月创立目前国内以国有资本控股的从事通讯产业的第一家公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
⑥ 中兴为什么要换董事长
6月29日,中兴通选连发5条公告,宣布史上最大的高管团队“换血”:董事会原14名董事成员(包含董事长殷一民、总裁赵先明等)均立即辞职,并选李自学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选举李步青、诸为民、方榕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此前,独角鲸科技曾独家报道,李自学将成为新的董事长。
今日上午是李自学首次公开亮相,中兴通讯在深圳总部A座四楼大会议室召开了2017年股东大会。根据公告,本次会议由候选董事李自学主持,所有董事均列席了本次会议。
李自学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拒绝令还没有解除,候选董事后面主要任务还是要提振公司信心,在拒绝令解除后尽快恢复生产。
而中兴通讯原董事长殷一民今日最后一次以董事长的身份亮相,他回应中兴股价大跌时表示,“这是非常沉重的事实”,非常愧疚。此前,他曾宣布中兴进入“休克”状态。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以算是李自学的继任写照。
作为一个“空降”董事长,李自学此前在西安学习、工作和生活超过30年。但均在通信行业,且其所在的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与中兴通讯颇有渊源。
李自学在公开信息中并不多,中兴通讯公告显示,李自学出生于1964年,198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元件与材料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具备研究员职称。同年,他加入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后,从技术员开始,逐级上升,2015年至今担任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是中兴通讯控股股东中兴新的股东之一,公告称李自学不持有公司股份,并且与董事、监事、管理高级人员不存在关联。
作为一个老中兴人,原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今日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6月29日晚,中兴通讯连发五条公告披露了,2017年股东大会16项决议结果,一项酒店服务采购和房地产及设备设施租赁关联交易,以及包括原董事长殷一民在内的14名董事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殷一民、张建恒、栾聚宝、赵先明、王亚文、田东方、詹毅超、韦在胜、翟卫东、张曦轲、陈少华、吕红兵、Bingsheng Teng(滕斌圣)、朱武祥共十四名董事于2018年6月29日提交书面《辞职报告》,鉴于本公司二〇一七年度股东大会已选举产生八名新任董事,董事会原十四名董事一致同意立即辞去本公司董事职务以及所担任的董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的职务。
中兴通讯表示,本次提出辞职的十四名董事一致确认与本公司董事会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其他事项需要提请本公司股东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辞职报告》现已生效。
股东大会已累积投票的方式选举了李自学、李步青、顾军营、诸为民、方榕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以同样方式选举了蔡曼莉、鲍梳明、吴君栋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上述8人的任期至2019年3月29日。
中兴通讯发布的简历显示,殷一民出生于1963年,1988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现易名为“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
殷一民1991年起担任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1993年至1997年担任中兴新副总经理;1997年至2004年2月曾担任本公司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曾分管研发、营销及手机业务等多个领域; 2004年2月至2010年3月担任本公司总裁;2010年10月至今任中兴创投董事长兼总经理;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任中兴新董事长。
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29日,殷一民担任中兴通讯董事长,此前具有多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及超过27年的管理经验。
今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激活了对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公司拒绝令的决定成为史上最大“黑天鹅”。4月20日,中兴董事长殷一民率领高管在会上表示,这样的制裁使公司立即进入“休克状态”。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股东大会现场,有小股东提出中兴通讯股价大跌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资产损失。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回应称,这是非常沉重的事实。
同时,他也表示对于中兴股价下跌导致的股东们经济上的损失,作为公司董事长,觉得非常愧疚,对不起大家。
有知情人士透露,殷一民在中兴有很高的评价,为人正直,出任董事长后,中兴的风气未为之一振,团队凝聚力很强,此后中兴进入良性发展期与殷一民的领导有很大关系。
为了6月13日复牌,中兴支付高达14亿美元的罚金,此前,中兴通讯已缴纳了8.9亿美元的罚款,至此其复牌代价为缴纳罚单金额累计超过22.9亿美元(约为146亿元人民币)。
为了应对缺钱的现实,殷一民和中兴原高管团队为此站了最后一班岗。
6月29日,股东大会否决了公司201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并增加了6月13日股东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提交的修改《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及选举非独立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等三个临时提案。
同时,公告显示,董事会批准了中兴通讯向中国银行申请30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向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申请60亿美元的综合授信额度、进行折合36亿美元额度的保值型衍生品投资。
殷一民称,13亿元的分红不会导致出现巨大影响,鉴于公司还在拒绝令情况下,希望每一点现金用于实处,建议大家慎重投票,殷一民本人对分红预案投了反对票。
3月15日,中兴通讯在公告中披露2017年度的利润分配预案,以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营业时间结束时登记在册的股东(包括A股股东及H股股东)股数为基数,每10股派发人民币3.3元现金(含税)。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股本(包括A股及H股)为41.93亿股。
⑦ 谁是中兴集团的创始人
侯为贵
创始人兼董事长: 搜索一下名字资料很多.
"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 1985年前,任内职于航天容691厂;1985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1993年改组组建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1997年创立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2004年1月当选为中兴通讯董事长。"
...
但现任总裁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