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ip协议如何实现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

网络上每台计算机(主机)至少具有一个IP地址将其与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区别开。当发送或者接受信息时(例如,一个电子邮件信息或一个网页),信息被分成几个小块,称为信息包。每个信息包都包含了发送者和接受者的网络地址。

网关计算机读到了目的地址,信息包继续向前到下一个邻近的网关照例读到目的地址,如此一直向前通过网络,直到一个网关确认这个信息包属于其最紧邻或者其范围内的计算机。最终直接进入到其指定地址的计算机。

(1)通讯协议实现扩展阅读

IP协议主要用于互联异构型网络,例如将LAN与WAN(使用X.25技术)互联。尽管这两类网络中采用的低层网络协议不同,但通过网关中的IP可使LAN中的LLC帧和WAN中的X.25分组之间互相交换。

各种网络的帧格式、地址格式等差别很大,TCP/IP通过IP数据报和IP地址将它们统一起来,向上层(主要是传输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使低层物理帧的差异对上层协议不复存在,达到屏蔽低层、提供一致性的目的。

虽然IP协议保证了计算机之间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报,但它不负责解决数据报传达的可靠性等安全问题,这些安全因素主要由TCP协议负责完成。

Ⅱ 如何实现一个最简单的通信协议

协议一般要包含:起始符、、数据、校验码、结束符,5个部分的定义。其中 起始符、结束符,不能与其他数据重码。如只要传输字母与数字,可以看下ASCII码表,使用非数字和字母的符号做起始结束符即可,如{};数据长度码即表示此串数据包的数据长度,如果传输的数据串长度固定可省去;校验码相当于对此串数据正确性的校验,和奇偶校验效果类似,一般是和校验,即将数据全部累加得到一个和值当校验码,接收方收到数据也做一样的运算与收到的检验码比较,相等就说明正确接收。如要发{1234567890 }换成16进制即:7B 1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0 25 7D;31~30是数据,7B,7D分别为起始和结束符,10为数据长度的BCD码,25是校验码,是31~30的和模100后的BCD码,转成BCD码是为了避免与 起始和结束符重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