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通信
❶ 无线电通信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关于谁是无线电台的发明人还存在争议,现在普遍认为是尼古拉·特斯拉。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佛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亚历山大·波波夫于1895年5月7日他在彼得堡物理和化学协会物理学部年会上演示了他制成的一架无线电接收装置-雷电指示器,这一天后来被俄罗斯定为“无线电日”庆祝。俄罗斯人认为他才是无线电的发明人。
古列尔莫·马可尼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
尼古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汤玛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
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8年,马可尼在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霍尔街开办了世界上首家无线电工厂,雇佣了大约50人。
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的公司专利使用费。
(1)发明通信扩展阅读:
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的最大魅力在于,借助无线电波具有的波动传递信息的功能,人们可以省去敷设导线的麻烦,实现更加自由、更加快捷、无障碍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从无线电波的特性来看,如同光波一样,无线电波可以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传播。
由于电波特性不同,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有些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电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
❷ 通信的发展历史
1、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2、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4、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5、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2)发明通信扩展阅读
1、互联移动跨时空: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全国实现联网
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间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
我国选用900MHz频段的TACS系统主要引进了摩托罗拉(A网)和爱立信(B网)的交换机、基站、控制系统等设备,1995年底,A网覆盖的21个省市和B网覆盖的15个省市实现自动漫游,形成真正的全国联网。
1994年,由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及广电部组建成立中国联通。1998年,中国电信从当时的邮电部脱离组建。1999年,网通成立。
2、布局重组谋生态:“动感地带”推向全国,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
2001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召开品牌推介会,“动感地带”作为新品牌进行试验推行。2003年,中国移动正式将“动感地带”品牌推向全国,它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史上第一个客户品牌。
2006年8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收市,中国移动段价以33.42美元收盘,总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公司。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Paktel。
2004年1月,村通工程面向全国推行。截至2007年,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共为3759个无电话行政村新开通电话,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99.5%,29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2007年5月,政府继续在全国启动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两方面工程并进的局面。
2007年3月,中国移动正式启动超过200亿元的TD—SCDMA网络建设招标,多家中外企业组成的四大阵营竞争激烈。
2008年5月,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随后,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称,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这次改革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
专家称,电信重组在于打破垄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替代固话趋势明显。重组后,三家运营商都拥有全业务能力,形成充分的竞争格局。
3、代际宏图标准中:通信业增长率高,5G将带动通信产业下一轮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工信部明确了2018年多项重点工作。其中涉及强化信息通信市场监管方面,工信部相关文件透露,计划开展VoLTE号码携带技术试验,研究制定号码携带全国推广方案。
工信部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7557亿元(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4%,增幅同比提高42.5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018年1-2月,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853亿元,同比增长117%;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168亿元,同比增长4.9%。
近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主要经营指标向好,5G将成为下一个发展契机。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2020年启动商用”。
由于5G应用前景广泛,5G战略制高点争夺战已风起云涌。
❸ 是谁发明了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是谁发明的?在西方公认是;玛可尼。俄罗斯却认为是;波波夫,这个问题呢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也没有定论。
1859年3月波波夫出生在俄国乌拉尔一个牧师的家庭里,他从小就对电工技术有一种特别的嗜好12岁那年自己制作了一块电池还用电铃把家里的钟改装成闹钟。18岁时波波夫考进彼得堡大学物理系不久转入森林学院学习,这里活跃的学术氛围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由于家庭贫困波波夫只好半工半读维持学习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888年波波夫听到了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后他开始萌生;要让电磁波飞跃全球的梦想。
1894年35岁的波波夫成功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电接收机,波波夫对无线电通信的最主要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天线的作用,他的接收机所使用的导线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线。
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带着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在彼得堡的俄罗斯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并且进行演示;结果大获成功。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又进行了一次正式的无线电传递幕尔斯电码的表演,波波夫把接收机安放在物理学会会议大厅内,然后把发射机安装在森林学院内两地间隔250米,当他的助手把信号发射出去后波波夫这边的接收机立即清晰的接到信号,然而波波夫的发明在俄国却没有被采用。
1895年波波夫曾经向俄国政府申请1000卢布进行无线电实验的投资,可是陆军部长告诉他;我绝不允许把钱浪费在这样的幻想里。
再说说玛可尼,1874年他出生在意大利一个农庄主的家庭。1894年赫兹去世,刚满20岁的玛可尼在电器杂志上读到了赫兹的实验报告。从小就喜欢摆弄线圈电铃的他一下子就对电磁波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既然赫兹能在几米外测出电磁波那么只要有足够灵敏的接收机就一定能在更远的地方接收到电磁波。他在家里的楼上安装了发射电波的装置楼下放置了接收机与电铃来相接。父亲见他不务正业大为不满,斥责他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家邻居们更是对他百般嘲讽。可是他并不气馁,终于有一天父亲正在楼下看报纸忽然听到一阵铃声,接着,儿子欢天喜地的跑下来抱着他大叫;我成功了!父亲此时才看到儿子的杰出的才能,开始给玛可尼经济支助让他一心搞实验。第二年的夏天,玛可尼又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到了秋天实验又取得空前的进展。他把发射机放在一座山岗的一侧接收机安放在山岗的另一侧中间距离2.7公里,当助手发送信号时他守侯着的接收机的电铃发出了清脆的铃声。
可是接下来的实验需要大量的资金,父亲已经没有能力来供给。于是,玛可尼向政府寻求援助,但是保守的意大利当局对此不懈于故。不过,英国人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很多财团愿意支助他。于是,玛可尼在1896年来到英国。
1901年,玛可尼在英国建立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发射塔向大西洋彼岸发射信号获得了成功。1937年玛可尼逝世意大利有近万人为他送葬英国所有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以及广播电台停工两分钟向他致哀。
1905年,一场关于无线电发明权的诉讼在美国沸沸扬扬。最终,北美巡回法庭判定;玛可尼是无线电的发明人。第二年,波波夫因为脑溢血去世,享年47岁。
1909年11月,35岁的玛可尼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玛可尼在西方的地位已经无可动摇但是俄罗斯人始终认为;波波夫才是第一个发明无线电的人。这个遗案,至今还没有解决。
实际上关于无线电的发明者别的国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英国人把麦克思韦奉为无线电之父,认为他最先指出电磁波的存在。德国人认为;赫兹,才是无线电的开创者,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电磁波。美国人则认为;德福勒思特是无线电发明者因为他发明了无线电通信器材的心脏——三极管。
❹ 世界上第一次手机通信是谁打出的
接打手机的确会产生电磁辐射,但这种辐射量很小,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如果手机质量不合格,或者长时间打手机,就得当心了!
手机的问世是通信技术的重大进步,它使我们能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而不需要受固定电话才有的电话线的束缚。手机问世那富于喜剧色彩的一幕,至今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呢。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他打出的正是世界上第一次手机通信。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的第一个移动电话,是打给库帕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所使用的手机是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这种手机可大啦,是现在人们所使用的手机的十几倍大。手机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1946年,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它的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这个“庞然大物”显然不适合人们带在身上使用,于是人们慢慢淡忘了它,一直到库帕打出第一个移动电话。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除了重量和体积越来越小外,它在通讯技术方面也越来越进步。当库帕打世界第一个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当然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技术。到了今天,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手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手机是通过收发无线电波也即电磁辐射,来实现通话的,所以它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磁辐射。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无线电波,这就是看不见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中产生的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如太阳光等),这样的电磁辐射被认为是无污染的;另一类是现代电磁设备所产生和发射的电磁辐射,它包括电台、电视台、高压输电线、雷达、干扰发射机、微波加热设备、手机等,这些电磁辐射如果超过规定的量,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手机呼出时与网络最初取得联系的几秒钟内电磁辐射最强,因此在最初几秒内,最好不要马上将手机贴在耳边接听。
❺ 通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简短
推荐于 2017-05-21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❻ 无线电通信是谁发明的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与俄国物理学家、工程师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
早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一些科学家如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等人,就已对无线电的基本概念进行过研究。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有关电磁波存在的预言,发现了电磁波。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又称为无线电波,因为在接收装置与发送装置不直接由导线相连的情况下,也可在远处接收到发送端的信号。
马可尼与波波夫意识到无线电波可应用于通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在无线电通信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马可尼于1874年4月25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少年时他对父亲收藏的科学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时代,他就立志钻研电学,母亲特地把教授请到家中为他做个别指导。马可尼在家中的阁楼上建立了实验室,进行各种电学实验。
20岁时,马可尼阅读到赫兹有关电磁波实验的文章,激发起钻研无线电通信的兴趣。第二年——1895年春,他通过阁楼上的发报机,用莫尔斯电码发出“S”的信号,摆放在庭园中的收报机成功地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同年6月,他成功地进行了火花放电式莫尔斯电报的试验,通信距离为2.41千米。
由于当时的意大利政府对马可尼的成就不感兴趣,为了实现马可尼的抱负,母亲鼓励他到国外去,求得进一步的发展。1896年2月,马可尼带着他的无线电报机来到伦敦。他用气球和风筝升高天线,把无线电报通信的距离延长到6.4千米。在英国邮政总局的支持下,同年6月他在英国获得收发信号的无线电报机的专利。1897年,他回到意大利,开办了无线电报通信公司(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前身),开展船舶间的通信业务。1898年,从英国的怀特岛首次进行收费无线电广播。
1899年3月27日,马可尼又成功地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吉利海峡,从布伦传到多佛,传送距离达51千米。同年9月,马可尼用无线电设备装备了两艘美国船舶,用无线电报向纽约新闻界报道了美国杯快艇赛的消息,引起世界轰动。在这一年,他还利用无线电报为救援“马西乌斯”号进行通信联络,取得成功。1900年,英国军舰首次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发报机。
独立从事无线电报研究的先驱者,还有俄国的波波夫,他生于1859年3月4日。18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从1883年开始在俄国海军鱼雷学校任教。在1887年赫兹发现电磁波后,波波夫立刻意识到电磁波的重要性,就开始寻求远距离接收电磁波的方法,并进行接收大气中闪电的无线电波的研究和试验。
1895年春,波波夫制成了一台风暴预警仪。其中使用了由他本人改进的金属粉末检波器,还首次在接收机上使用了天线,以提高接收的灵敏度。这台主要用于检测雷电的接收仪,实际上是一台电磁波接收器。它能把高空雷击放电时辐射的电磁波通过电铃或打字机接收并记录下来。同年5月7日,波波夫在俄罗斯物理-化学学会上进行了表演。不久,他用电报机代替电铃作为接收机的终端,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无线电收发报系统。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在圣彼得堡大学两座相距250米的建筑物之间演示了用电磁波传送莫尔斯电码装置的操作,他用莫尔斯电码发出“赫兹”一词,在另一座楼上的物理学会会长收到了信号。同年,他对上述装置又加以改进,使无线电通信开始投入实际使用。
1898年,波波夫同俄国海军一起成功地实现了相距约10千米的舰船与海岸间的通信。1899年底,又把通信距离延长到45千米。1901年,俄国陆军开始使用波波夫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波波夫比马可尼早几年开展研究工作,而且他是第一个采用天线的人,但是幸运的马可尼在比波波夫稍早些的1895年春就进行了传送无线电报的实验。因此,通常认为无线电报的创始人为马可尼,但波波夫的贡献也不容抹煞,他们都对无线电通信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❼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通讯工具有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版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权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