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频通信
❶ 3G主流视频通信技术协议介绍
由于移动终端的高度智能化,客户对于网络信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考虑到硬件开发、制造和铺设的成本问题,淘汰一些效率低、面向对象有限的旧协议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新开发出的协议则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的优势,扩大面向对象,其中视频通信协议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众所周知,视频会议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功能及高质量的视频会商功能,但是考虑终端体积、部署成本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应用需求,我们选用了轻量、易部署且满足需求的编解码解决方案,本节着重介绍了三种视频协议。
一、ITU-TH.324协议
H.324协议是由ITU-T于1996年推出的一种国际标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低比特率电路交换网上尽可能提供最好的多媒体通信。基于H.324 协议可视电话终端使用28.8k或33.6k调制解调器来实现用户之间的连接。当连接一旦建立,H.324终端就使用内置的压缩编码技术把声音和视频信号数字化,然后把数字化后的信号压缩成适合模拟电话线的数据速率和调制解调器连接速率的数据。通过复合,在任意两个H.324终端之间可传递实时的电视图像、声音、数据或者任意组合的媒体流。此协议主要应用于早期的QQ 视频等。
二、MPEG-4标准
MPEG-4于1998年11月公布,原预计1999年1月投入使用的国际标准MPEG-4不仅是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MPEG-4标准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 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 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等,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64kb/s之间,分辨率为176X144。MPEG-4 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三、H.264视频编解码协议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视频业务得到进一步普及。H.264协议的提出正是为了满足各种视频应用中日益增长的对运动图像更高压缩要求的需求而提出的。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例。因此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下载时间和数据流量收费。值得称道的是,H.264协议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并不影响视频的质量。因此H.264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
H.264 是在MPEG-4 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在系统层面上,它对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提取层(NAL)进行概念性分割。其中VCL是对视频的核心压缩内容的表述,NAL则是对特定网络进行递送的表述。如此将内容压缩和网络递送分割可以更好地对信息封装以及对信息进行更好的优先级控制,并且大大提高了视频流在3G中的传输适应性。同时H.264协议拥有参数集、冗余片和灵活的宏块排序三项新技术,使得其容错能力大大提高,为视频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❷ 传统视频通信和视联网有什么区别
一般传统视频通信的组网方案无法同时兼顾视频通信的质量、安全性和组网的灵活性回。视答联动力的视联网采用基于802.3以太网标准的“V2V”协议进行通信,实现跨区域大规模视频通信业务;视联网系统还具备分层自治、多层级联、设备和链路热备、节点即服务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