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庆中秋双节活动宣传语怎么写

  1. 传统风采,回味无穷!

  2.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月大团圆!

  3. 月是故乡明,饼表思亲情!

  4. 万家团圆迎中秋,四海欢腾庆国庆

  5. 月色柔和的凉爽中秋。

  6. 十五团圆合家欢,中秋月饼话神仙!

  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 月圆中秋,人圆月下,xxxxx 月饼,送给你最真情的相逢。

  9. 佳节共赏天上月,中秋一品人间情xxxxx 月饼,送给你最真情的中秋 。

  10. 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

  11. 三喜临门——『贺中秋』『迎国庆』『xx隆重开幕』。

  12. 中秋合家欢,佳节大献礼。

  13. 伴着一轮明月,就可以浪漫一生,天伦月饼——月亮代表你的心。

  14. 月是故乡明,情是亲人浓,一份天伦好礼传达永远的祝福!

  15. 中秋中国庆,帝牌促销风暴!

  16. 双节连壁、喜庆回馈——共和国生日烛光里的中秋浓情。

  17. 喜迎国庆、欢度中秋

  18. 平分秋色——XX月饼迎国庆促销活动。

  19. 同喜同贺中秋国庆 同欢同乐精彩世界

  20. 传统风采,回味无穷!

  21. “欢乐三重奏”——中秋国庆喜相逢,小家大家共欢乐。

  22. 礼情款款,欢度佳节,欢乐国庆欢乐颂,满堂红礼乐翻天。

  23. 花好月圆的世界,中秋情浓意更浓。

  24. 中秋合家欢。

  25. 小家大家共欢乐。

  26. 中秋情浓意更浓。

  27.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月大团圆!

  28. 喜迎国庆、欢度中秋。

  29. 月圆团圆事事圆!

  30. 桂花飘香传玉宇,明月清辉人间驻。

  31. 遥寄相思中秋梦,千里故人何处逢。

  32. 欢乐三重奏中秋国庆喜相逢。

  33. 庆中秋、迎国庆、送大礼。

  34. 圆圆满满,国和家和人和。

  35. 花好人更好,月圆人团圆

  36. 何以团圆,唯有中秋!

  37. 华联送情意,中秋礼上礼。

  38. 十五团圆合家欢,中秋月饼话神仙!

  39. 欢乐在华联,情浓意更浓。

㈡ 关于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作文

2020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同庆作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次的中秋节又到来了。中秋节是一家团圆的佳节,每年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博饼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凌晨,我在一阵吵杂声中惊醒,窗户外风起云涌,狂风夹着滂大雨,像无数的战士拿着炸弹袭击着大地。在外公的催促中我不安的入睡。
早晨,我一觉醒来,马上跑到阳台,望着楼下一片狼藉,到处是淤泥,落叶残枝,马路上一辆货车被掀翻了,公路两旁的树被台风连根拔起,连广告牌也折断了,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台风的危害实在太大了,他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然而,我还是低估了台风“莫兰蒂”的破坏力。台风的预警信号已经解除了,但是雨还下着,雨点像箭似地侧飞,撑着雨伞不是被吹飞就是变了形状。听外公说:“暴雨下得又大又久,弄得许多房屋倒塌,名胜古迹“安平桥公园”受到破坏。农田被冲毁,城市的有些地势低的已经变成大海,许多人会被困,后果不堪设想。"
晚上,我盼望着月亮可以出来,终于到了晚上,我向窗外一看,竟然还是阴天,没有月亮,虽然没有赏到月亮,但我愿普天之下的人都节日快乐,能团团圆圆,健健康康地生活。
我希望明年可以过上个充满人圆月圆,喜庆丰收的中秋节。
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真是令人难忘啊。

㈢ 迎国庆庆中秋作文600字

迎中秋庆国庆作文600字
今年,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国庆,中秋双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月亮和我们的生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文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经常以花好月圆来祝愿家庭的和睦团圆;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在我们佛教里经常用“月”来比喻佛法,比如以‘千江有水千江月’来比喻佛菩萨的真如本性在众生心地中的反映;伊斯兰教也以新月象征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光,其象征含义是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等。中国的基督徒也会在中秋之夜团聚在一起感谢上帝的恩典、祈祷家庭的团聚、和睦、幸福。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各项社会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宗教也在追赶时代进程,把握属于自己的历史机遇。放眼全球,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剧烈竞争的时代。宗教作为承载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社会系统,正在发挥着积极的、强大的作用。而宗教人才的培养、寺观教堂的管理、教规教义的传播,乃至整个宗教的发展,是越来越多地依赖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