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学通讯这本杂志怎么样学生版是竞赛内容吗

我读过数学通讯这本杂志,里面有全国优秀老师关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见解,他们有的解题方法很好,从一道题目中总结了方法,还给出适用的题型。不过个人觉得他们方法好,要自己学会了才好。总体上说,有难度,但不全是竞赛题目。个人推荐。

② 数学通讯是核心期刊杂志吗

准确的来说,不是核心而是国家级的,能明白吗?

③ 西安怎样订购《数学通讯》杂志

刊社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
编辑部通信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版范大学《数学通讯》编辑权部
国内统一刊号: 42-1152/O1
国际标准刊号: 0488-7395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国内总发行: 武汉市邮局
订购处: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数学通讯》编辑部
国内邮发代号: 38-23 38-334
印刷装订: 华中师范大学印刷厂

询问下邮政报刊点可以订阅不,会去邮政营业厅问下。

④ 深圳怎么订阅《数学通讯》,求具体订阅方法..

去邮局咨询。实在懒就打114转接邮局。
每本杂志都有固定编码,知道的话直接去邮局说就行了。
单位里如果每年组织报刊类订阅 可以选你要的这本。

⑤ 数学教学通讯是增刊吗

《数学通讯〉与增刊,不是一个概念。
增刊,通常指某种杂志,如《科学》杂志、《数学通讯》杂志…………等等,如正常出刊,若为月刊,则一年出12期;若为半年刊,则出24期。这是正常的出版。
如果,作者投稿量大,质量高,所在杂志的编委会商议,同意并报批,可以增加一期或二期(多出常规的),那么,这多出版的必须注明(增刊)二字,以示与正常出版有别。例样:《数学通讯》(增刊)。

⑥ 数学通讯的简介

《数学通讯》的前身为《中等算学月刊》,她的宏伟抱负是振兴民族文化,“想从:提倡中等算学以为一切学术的基础的观念出发,以从事数学问题的讨论,以求改良的方法,努力的途径,进而期待创造贡献于世界文化的学术,以求民族的复兴”。
《中等算学月刊》在30年代战争动荡时期,克服了各种困难,共出刊48期,总容量超过200万字,是解放前我国出刊期数最多、连续时间最长、内容丰富多彩、颇受读者欢迎的中等数学刊物。其内容采择注重古为今用、内外兼蓄、活泼有趣、深浅兼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初等数学研究以及中等数学教学的情况,在我国数学史、普通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952年1月起,《中等算学月刊》改为现名《数学通讯》,从此,本刊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
《数学通讯》继承《中等算学月刊》的创刊意向,办刊宗旨大体不变。从1952年至1958年8月,共出刊100期。读者对这一段《数学通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从下面的事实可以看出:1981年9月在上海举办书市,重印的《数学通讯》正好为50年代复刊后的第89期,读者竞相争购,很快一抢而空。
60年代至80年代,由于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与文化大革命,《数学通讯》刊出一段时间,又停刊一段时间,于1980年2月重新复刊。她的出现,立刻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80年代复刊的《数学通讯》重申了她的既定方针,明确提出了“面向中学,服务教学”的宗旨,从此进入了一个蓬勃向上、健康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通讯》的读者定位更具体(中学教师,高中学生,中等教学爱好者),栏目实质更趋科学与稳定。
目前,本刊为贯彻“面向中学,服务教学,重视普及,着眼提高”的宗旨,开辟了四个大的栏目:辅导教学,专论荟萃,复习参考,课外园地。在这四个大的栏目下,各开设若干定期与不定期的子栏目。内容采择强调科学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更重可读性,因而深受读者喜爱与好评。
《数学通讯》连续两次被评定为全国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很多文章被人民大学复印,被其他作者所引用。
《数学通讯》的声誉与质量吸引了众多的作者,他们纷纷向《数学通讯》投稿,致使《数学通讯》的稿源非常丰富,这一方面保证了《数学通讯》刊用文章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数学通讯》的办刊思路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为促使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扩大刊物容量,充分利用稿源,《数学通讯》从1983年开始多次出版增刊;从1992年开始,组编中等数学教辅类丛书共7套(共38册约913万字),其中3套经读者要求多次再版。
为更好地发挥《数学通讯》的作用,增强刊物的针对性,以满足不同读者群的要求,《数学通讯》从2000年1月开始,改月刊为半月刊,下半月期刊为教师阅读本,上半月期刊为高中学生阅读本。这两种读本,大的栏目虽然一样,但在内容的采择方面是不同的,教师阅读本偏重于教学研究、初等数学研究等成果的交流与探讨,注重学术性,研究性与实用性,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阅读本偏重于学法探讨,学习中重难点的突破与能力的训练,注重实用性、指导性与趣味性,有助学生培养兴趣,释疑解惑,深化学习,提高能力。为方便读者,单号期刊与双号期刊用的是不同的邮发代号,读者可通过邮局单独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购。
《数学通讯》感谢读者与作者的厚爱,并诚挚地希望与大家共同开创光辉的未来。